□本报记者赵力文
9月28日,秋雨淅沥,在位于渑池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的河南菲柯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数十台工业机器人正有条不紊地进行负载测试,弧光闪烁间,六轴机器人完成了精准的焊接动作。
“即便在雨天,我们的生产节奏也丝毫不受影响。”该公司研发副总高勇指着正在作业的生产线告诉记者,“目前月产量稳定在六七十台,订单已排到明年一季度。随着产业园二期的推进,我们将进一步扩大产能。”
在企业展厅,蓝色涂装的机器人流畅地完成咖啡拉花和物件堆叠作业,六足机器狗灵活穿越模拟障碍场地,尽显智能制造的技术实力。
“这台六轴通用机器人重复定位精度达到±0.03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三分之一。”高勇介绍,公司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技术团队,已掌握运动控制、AI视觉识别等10多项核心技术。现场观摩的洛阳市一家铝材企业负责人表示:“采用菲柯六轴焊接机器人后,我们的焊接效率提高了40%。”
今年9月,菲柯与洛阳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达成战略合作,构建“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政府搭台”的创新机制。此外,公司轻量化机械臂设计帮助中小企业降低了30%的自动化改造成本,并通过欧盟CE认证,开启了国际化布局。今年5月,在第21届中国郑州工业装备博览会上,一家德国企业当场签下50台协作机器人的订单。
随着高质量发展的深入推进,工业机器人在更广阔领域彰显价值。在航空航天领域,机器人不仅能完成点胶、焊接等常规作业,还可进行钻孔、铆接等特种作业;在食品医药行业,机器人可实现精准分拣包装和洁净室安全管控。
值得一提的是,企业正将创新触角延伸至更多场景。在研的六足特种机器人可适应矿山、冶金等复杂作业环境,解决传统设备“水土不服”等难题。公司已取得“一种桌面型工业机器人”的专利,该型机器人采用先进的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具备高速抓取和装配能力,综合运用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及数据分析等技术,能根据不同工作场景自主调整工作参数。
雨渐渐变小,车间内的机械臂依旧在空中划出优美弧线。在这个曾以传统工业为主的地区,智能机器人正谱写着河南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乐章。据预计,菲柯机器人二期项目全面投产后,年产值可达9亿元,带动就业500余人,为河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