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河南日报

读懂预制菜争议背后的公众期待(亦论风生)

日期:09-16
字号:
版面:05版:评论       上一篇    下一篇

  “商家合法使用预制菜不等于消费者默认接受,重要的是要提前告知,把知情权和选择权还给消费者。”

  □悦连城

  9月15日午间,西贝发致歉信,表示深刻意识到:西贝的生产工艺与顾客的期望有较大差异,没有满足广大顾客的需求与期待;将尽可能把中央厨房前置加工工艺调整到门店现场加工。

  近期,预制菜话题备受关注,各方讨论背后,是消费者对知情权的关切以及对提高餐饮质量的诉求。在这场风波中,一部分消费者在其评论区吐槽西贝菜品定价贵、餐厅是否使用预制菜存疑等;另一部分消费者则用相对理性的态度关注预制菜本身,探讨预制菜使用如何更加规范透明。

  按照相关规定的定义,预制菜是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使用或不使用调味料等辅料,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如搅拌、腌制、滚揉、成型、炒、炸、烤、煮、蒸等)制成,配以或不配以调味料包,符合产品标签标明的贮存、运输及销售条件,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值得注意的是,连锁餐饮企业广泛应用中央厨房模式,其自行制作并向自有门店配送的净菜、半成品、成品菜肴,应当符合餐饮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不纳入预制菜范围。

  很明显,消费者认知的预制菜,与相关规定定义的预制菜,是两个概念。在大多数消费者眼中,只要不是现做的,都算预制菜,这种认知偏差也是这次预制菜风波的争议焦点之一。

  一条提前腌好的冰冻鲈鱼,操作员抹上酱料,在烤箱里加热一下就端上餐桌,并且卖出现做菜肴的价格,这一过程虽然合法合规,但不少消费者还是很难接受。商家合法使用预制菜不等于消费者默认接受,重要的是要提前告知,把知情权和选择权还给消费者。

  消费者花了钱,要的是吃得放心、吃得明白、吃得物有所值。应当说,预制菜不是洪水猛兽,合理合规使用不宜被妖魔化。同时,餐饮业发展终究要服务于人,为公众提供方便优质的餐饮服务。在讨论中达成共识,不断规范预制菜标准,赢得公众信赖,行业发展才能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