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奎:“啥时候都没忘自己是个党员”
日期:09-03

老兵郭子奎与大学生在一起。 谷薇帆 摄
我叫郭子奎,1927年生,从小在詹店镇小茶堡村长大。那时候老百姓的日子苦啊,靠种地勉强混口饭吃,还得受兵荒马乱的折腾。17岁那年,我去当兵了,从此走上了一条跟以前完全不一样的路——这一路上,全是炮火硝烟,也全是咱的热血担当。
1944年当兵后,我成了晋冀鲁豫边区八路军骑兵的一员。咱通信员,说白了就是部队里传重要消息的“传令兵”,战场上一个情报、一个命令,搞不好就是成千上万战友的命,所以我心里时刻揣着责任,半分都不敢懈怠,那一段抗日骑兵岁月,时常在梦中出现,“骑兵冲锋时,马刀劈下去的声音,比任何呐喊都有力量!”1947年,我有幸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在骑兵团二营六连任通信员。
1947年,我参加鲁西南战役。那阵仗,现在想起来还让人既热血又后怕。战场上,枪炮声跟炸雷似的,喊杀声震得耳朵疼。咱部队那叫一个勇猛,不怕敌人的炮火,不怕死,一个劲往前冲。我在枪林弹雨里钻来钻去,把指令送到各个阵地。看着身边的战友为了胜利,一个个豁出命去,我也憋着一股劲,就想着把自己的活儿干好,多传点有用的消息,帮部队打胜仗。鲁西南战役打得特别苦,但咱硬是凭着一股信念,把敌人的防线撕开了,为后来挺进大别山铺了路。这一仗,让我明白啥叫“狭路相逢勇者胜”,也更坚定了我跟着党走、为老百姓打天下的决心。
1948年,淮海战役打响了。这可是场大决战,敌我双方都投了好多兵力。战场上到处是工事、战壕,还有数不清的枪炮弹药。我作为通信员,得在各个部队之间来回跑,有时候要绕开敌人的封锁线,有时候得趁着炮火停的间隙冲过去。记得有一回,要给前沿阵地送一份紧急情报,敌人的火力封得特别严,身边的战友一个接一个倒下,可我不能停啊!咬着牙,猫着腰,瞅准机会就往前冲。好不容易把情报送到,看见战友们照着指令调整战术,心里那股成就感,没法用言语形容。
1951年我退伍了,但退伍不褪色。回到家乡后,我本本分分当农民,守着家里的地,看着日子慢慢好起来,孩子们都挺孝顺,一大家子和和睦睦的,我心里也踏实。
2021年7月1日,这个日子我记得特别清楚——党给我发了“突出贡献奖”和“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捧着奖章的时候,我心里又激动又感慨:激动的是党还记得我这个老兵,感慨的是这么多年过去,党和国家越来越兴旺,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这一辈子,从17岁当兵,经历了那么多战役,再到回家乡过日子,我啥时候都没忘自己是个党员、是个老兵。战场上的那些事,教会我勇敢、有担当;回到家乡,就想着好好过日子,不给国家添麻烦,还能给家里、村里出点力。
现在我年纪大了,但脑子还清楚着呢。我常跟孩子们讲过去的事,不是为了显摆,是想让他们知道现在的好日子是咋来的——是无数先烈、无数战友拿命换的!得珍惜,得好好过日子,得跟着党走,把国家建设得更好。
我这一辈子,说平凡也平凡,就是个普通老百姓、普通老兵;说不平凡也不平凡,毕竟经历了那么多国家大事、那么多烽火岁月。往后的日子,只要我还在,就接着给孩子们讲过去的故事,让他们记住历史,记住咱的党、咱的国家是咋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我也盼着咱国家越来越强,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甜——这样,我这一辈子的经历才算真有价值,我这老兵也才算没白当!(本报通讯员赵佳苏丽敏整理)
人物名片
郭子奎,1927年生,武陟县詹店镇小茶堡村人,1944年参军,加入晋冀鲁豫边区八路军。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骑兵团2营6连任通讯员。后来,参加过鲁西南战役、淮海战役、西北剿匪战斗等。2021年7月1日,郭子奎同志被授予中共中央颁发的“突出贡献奖”和“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