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河南日报

嵩山脚下的伟大抗战

日期:09-03
字号:
版面:07版:人文周刊·中原风       上一篇    下一篇

  □胡心洁

  登封作为河南(豫西)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区域,抗战时期有过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郑州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委托登封市老区建设促进会,拍摄一部豫西抗战专题片及系列抗战故事短视频,展现豫西军民团结抗战的英勇事迹以及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

  2025年7月酷暑中,我们和登封市老促会、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的专家们翻山越岭,探访80年前的战斗遗址,寻访当事人及其后辈,那段血与火的岁月,在我们的视野中逐渐清晰起来。

  “我身后这座元代观星台,六百年来一直是仰望星空的科学丰碑,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但它斑驳的墙壁上,却留下了侵华日军炮火留下的弹痕,像一道道未愈伤疤,至今仍在控诉着日军的暴行。”登封市观星台文物保护管理所原所长申颖涛对游客们讲解着。

  1944年4月起,侵华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第一阶段为河南战役,国民党正面战场大溃败,豫中、豫西45县沦陷。登封也在此时沦陷。

  中共中央指示,在河南组织抗日武装,建立新的敌后抗日根据地。10月,在延安组建的河南区党委、河南军区和河南人民抗日军,于1945年2月率两个支队和干部队到达豫西,驻在登封,以嵩山为依托,创建了河南(豫西)抗日民主根据地,成为全国19块解放区之一。

  从1944年7月皮徐支队进驻登封,到1945年10月抗战胜利后部队南下,豫西抗日根据地在登封的战斗有一年多时间,登封民众做了很多工作,比如组织民兵打游击、担当联络员送情报、送食物药品救护伤员、寻找烈士遗骨并安葬等等。我们拜访的当事人及其后辈回忆的,就是这些平凡又伟大的事迹。

  李素勤,登封市京豫啤酒厂退休工人,现为登封市红色文化传承志愿者。

  1944年9月28日,皮定均司令员、徐子荣政委,率领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来到登封嵩山脚下红石头沟吴家门村,司令部、县政府驻扎在李素勤外公吴福禄及吴福禄弟弟吴宝元家大院里,八路军电台、警卫连、物资弹药仓库分设在吴家门多个老乡家中。吴福禄是八路军物资仓库保管员。李素勤的母亲吴秀英当年11岁,给首长们端过饭送过水,吴秀英说:“俺家里住过八路军大官,我们还一个锅里吃过饭哩。”

  吴秀英一直有个心愿,想见见皮司令、徐政委的后人。2018年4月18日,在老促会安排下,吴秀英见到了徐子荣之子徐清章并合影留念。2019年12月23日,皮定均之子皮效农来登封看望乡亲们,吴秀英拉着皮效农的手不肯松开,激动地说:“可见到亲人啦!”

  我们摄制组一行7人,一个月内,密集拜谒过众多烈士墓碑和纪念碑。

  位于颍阳镇杨岭村南头的抗日纪念园,静静伫立着“皮部豫西抗日第一站杨家岭”“革命烈士纪念碑”等石碑。纪念园是由杨建华、张素珍夫妻于2014年修建的。

  杨建华的父亲杨三虎,抗战时期担任村里的民兵队长、联络员,他带领民兵配合八路军作战、救治伤员、组织群众拥军支前。八路军班长赵修重伤,杨三虎和村里民兵把他藏在本村冯太仁家养伤,赵修因伤势过重不幸牺牲,杨三虎和村民将其安葬,之后几十年一直为他上坟扫墓。村民冯二旺当时13岁,曾和父亲一道护理赵修,冯二旺遵照父亲遗言,为烈士守墓69年。

  1986年,杨三虎临终时,嘱托儿子杨建华、儿媳张素珍寻找二道沟山上两位八路军无名烈士遗骨并安葬。

  2009年秋,杨张夫妇五进黄城村调查战斗经过和遗址,七上井眼沟寻访当事人,找到了1944年10月八路军与日军黄城战斗时,秘密掩埋八路军两位烈士的老人蔺宝山,最终找到烈士埋骨地,迁葬至烈士陵园。

  杨岭村群众敬仰革命先烈,守灵、祭奠从无间断。抗战时期,全村56位民兵经历7次战火洗礼,28人参加了中条山战役,14人为国捐躯,1人被俘后惨死于日本。该村超过百人参与抢救35位八路军伤员,保障了伤员安全。

  在杨张夫妇带领下,群众自发寻找两位无名烈士埋骨地,助力三名烈士魂归故里,挖掘整理10多万字相关资料,收集百余件文物和几百张照片,修建了抗日纪念园、红色文化展览馆。

  梁光印今年93岁,1932年,他出生于白坪乡东白栗坪村一个贫苦农民家中。1944年秋,皮定均、徐子荣率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进驻白栗坪,开创嵩山箕山抗日根据地,他参加了抗日儿童团,被皮定均指定为抗日儿童团团长。

  为缅怀革命先烈,梁光印为革命烈士立碑15通:为李文正、梁锦文两位烈士立碑,为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政治委员徐子荣立碑,为登封县抗日县政府旧址立纪念碑,为皮徐支队老首长王诚汉、孟松涛等人代为定制抗日纪念碑。

  梁锦文烈士的堂侄曾问梁光印:“您为俺大伯立碑,有啥用呢?”梁光印回答,如果现在不用碑文把他们的事迹记录下来,十年二十年后,亲历者不在了,谁还能了解中国革命的这段艰苦岁月?

  登封市烈士陵园位于卢店街道景店村,园内伫立着多通墓碑和纪念碑,有皮定均司令员、徐子荣政委的纪念碑,有白坪突围战、石道袭击战、曹村伏击战、夜袭飞机场、李洼砍尾巴战斗、解放登封县城纪念碑等。还有静卧在苍松翠柏间的谢良信、聂丙文等烈士纪念碑,更有多位无名烈士之墓。

  河南(豫西)抗日根据地组建后一年多时间里,发生大小战斗200多次,八路军战士牺牲1750多名。豫西抗日根据地的建立,让八路军有了充足的兵源和可靠的后方,为夺取抗日战争全面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巍巍嵩山挺起了全民族抗战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