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河南日报

为生命“启鸣”(弘扬科学家精神这才是我们该追的星)

日期:09-01
字号:
版面:03版:深读·创新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李晓敏

  坐在河南省肿瘤医院呼吸内三病区医生办公室的角落,我静静聆听着这场热火朝天的病例讨论。人群中,王启鸣的声音不时响起,不高却清晰:

  “检查结果昨晚就出来了,怎么现在才看?”

  “你的诊断建议是什么?”

  他的语气平静,却自有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连续多日的跟踪采访,让我一次次感受到他那份始终如一的执着。

  电话那头,是5年前被多家医院“判刑”仅有3至5个月生存期的患者韩先生。如今,他声音哽咽却充满力量:“是王主任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他不仅治病,更让我重新相信:活着,是有希望的。”

  “启鸣”——这两个字在我心中反复回响,早已超出了一个名字的范畴,更成为一种行动的象征:为患者启动希望,为生命鸣响曙光。

  从年仅10岁的罕见病患儿到101岁超高龄老人,从独创“三联疗法”到为基层医生编写“口袋书”……王启鸣用31年的坚守,诠释了“启鸣”的深刻含义:每一次诊断,是对生命的郑重解读;每一次治疗,是对希望的温柔唤醒。

  他的办公室异常简洁——除了一台电脑、一堆书籍,几乎再无他物。与记者交谈时,他的目光投向门外那些步履匆匆的年轻医生:“医学这条路,从来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这份坚守,不仅传递着医术,更传承着医道。在他看来,医生绝不能仅是治病的工匠,更应是那个在至暗时刻为患者“启鸣”的人——以医术叩响生命之门,以仁心照亮前行之路。

  这是一个关于医生的故事,更是一种医学精神的见证:再先进的技术,替代不了医患之间的温度;再凶险的疾病,击不垮充满希望的心灵。

  而在今天,当我们习惯于追逐闪光灯下的明星时,请不要忘记,还有像王启鸣这样的医生,他们默默驻守在生命的十字路口,以仁心为灯、以医术为火,真正诠释了何谓“明星”——他们,才是这个时代最值得仰望和追寻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