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河南日报

我的乞巧节

日期:08-27
字号:
版面:11版:人文周刊·中原风       上一篇    下一篇

  □聂虹影

  很多年以后,我依然记得很多年以前,奶奶带我过七夕的场景。还记得为了乞巧,丢进老井里的那双我亲手制作的绣花小鞋子。

  童年时,奶奶给我讲牛郎织女的故事,她轻描淡写了爱情的坎坷,划重点讲述的是织女的巧手,她说织女会纺棉花、会织布、会绣花、会做衣服、会纳鞋底,20世纪70年代农村能看到的所有女红都集织女于一身。

  奶奶讲这些时,并未停下手中的活儿,我好奇地问奶奶,织女纳的鞋底比你纳的整齐吗?奶奶纳的鞋底密密麻麻、间隔均匀,有时还有图案。奶奶一边用牙助力针锥拖着的粗线穿透鞋底一边说,我咋能和织女比,织女纳的鞋穿上脚底会生风的。我又问,织女绣的花比钜罡裁缝铺里婶子绣的还好吗?奶奶白我一眼,说当然了,织女可以七根丝线一起从针眼穿过去呢。我原以为裁缝铺婶子是天下第一绣花高手呢,她绣的葡萄让人看得流口水。

  奶奶说,女人针线活儿不过关,嫁到婆家一辈子被人看不起。手工活儿要从小学起,大了手就笨了。所以我学龄前就会拿针,奶奶教我穿针引线、剪鞋样、纳鞋底、绣花。

  童年的记忆,就是老屋两扇对开的门,我和奶奶各倚一边坐在小凳子上,中间搁个针线筐。奶奶做大活儿,我跟着她针头线脑做小活儿。除了纺棉花织布这些对胳臂和腿的长度有要求的活儿我不能干,其他的如用毛衣针织东西、用钩针钩东西、拿缝衣针缝东西、拿绣花针绣东西,我统统学会了。

  所有这些手工活儿中,奶奶最看重的是七夕前做鞋。

  进入农历六月,我和奶奶一起将面粉加水在锅中熬成糨糊,在平整木板上打袼褙,打好后将它从案板上取下压平,将鞋样直接放到袼褙上画线裁下,剪下的鞋底把沿边条粘好,根据鞋底厚度决定用几层袼褙,合一起后压平纳鞋底。然后再准备鞋帮里料和鞋帮面料。奶奶拿块粉红缎子,先把两个鞋帮比照鞋样描好,将布固定在花绷子上,描着底色图案绣花,针脚是最简单的平针绣,花是最简单的五瓣花,粉丝线绣花瓣,绿丝线绣叶子,鞋面上是红花,鞋帮两侧是绿叶。将鞋帮面料和里料用糨糊粘一起压平晾干、包边上底、固定绱鞋。我手小力气小,奶奶主要让我掌握做鞋的流程和技巧,在学龄前学会了所有流程,自己做成了绣花小鞋子,太开心了。

  七夕晚上,奶奶拉出家里的大簸箩,让我躺里面,小凳子上摆着我做的绣花小鞋子,对天乞巧,奶奶磕头,嘴里念叨着让织女赐我巧手等等。我问奶奶,织女能听到你说啥吗?“当然能听到。”我又问,那么多人都在和织女说话,都给织女讨巧,一个织女她有那么多巧给大家吗?她忙得过来吗?奶奶呵斥我不许乱说,觉得我冒犯了织女,她有可能白忙活了。

  七夕过完了,但乞巧流程未走完,当年的大年初一,一大早奶奶把我从被窝里提溜出来,拉着我,顶风冒雪走到村里那口老井旁,让我把绣花小鞋子扔井里去,我实在舍不得,奶奶苦口婆心地劝说,说只有这样乞巧才管用,一辈子都会手巧。我想要一辈子手巧,一狠心把绣花小鞋子丢井里了。

  到了入学年龄,我被爸爸妈妈接回身边,成了小学生,依然心心念念这些手工。我把织袜子的活计带到课堂上,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字时,我赶忙低头拿起课桌里的毛线织几下。还带动了一个小团队,一下课就聚一起钩啊织啊,直到被老师抓了现行,这才收敛。家里很快被我武装到角角落落,被子上盖着我钩的被蒙,茶几上铺的、茶盘上盖的、水杯上套的都是我的钩针作品。

  凭票供应的年代,妈妈求东告西买了一台上海蝴蝶牌缝纫机,我老想试试,趁着妈妈出门时,飞快跑到缝纫机前开始踩缝纫机,把针折断了,吓得赶紧躲起来。妈妈发现了免不了挨顿打。可是下次还会偷偷动缝纫机,再把针弄断,再挨顿打,妈妈说我的革命意志比江姐还坚强,愈挫愈勇,终于学会了缝纫活儿。后来看到我得心应手踩缝纫机,妈妈总是无比自责,检讨当年让我挨了那么多次打。

  当兵离家后,做针线活儿的技能让我如鱼得水。新兵连时,我承包了全连男女新兵棉袄包边的任务。当时发的棉袄都是纯棉花打里,又厚又暖和,缺点是不能拆洗。老兵们通常把发的军绿棉布裤衩剪了,沿棉袄下摆还有袖口包一圈。这是个艰巨的任务,剪大裤衩一定要合理剪裁,棉袄包边要合理规划,包完下摆还要留下够用的布料包袖口。我先给自己包,后给班里其他女兵包,再给班里男兵包,最后连里的其他男兵也向我求助。最受宠若惊的,有一天连领导拎着他的大棉袄和新发的军绿大裤衩来到我们宿舍,很客气地请我帮忙。我还给战友们织了毛线领子缝在棉冬装领子里侧,保护衣领。

  下连后拆洗缝制军被,换洗军装缝领章,这些活通通不在话下,不像有些战友,缝被子能把被子和床单甚至褥子缝一起。和我同铺的郭红,每次被子拆洗领章缝制都是我替她做,我调走时她大放悲声。

  恋爱时我拆洗了爱人从高中睡到大学、从大学又睡到单位宿舍的被褥,看我轻松做这些,爱人惊呆了,觉得身边来了个田螺姑娘。婚后婆婆塞给我200块钱,让我去买台缝纫机。这台缝纫机,我还热情相邀左邻右舍共用。

  儿子出生后,他的小衣服小被子小尿垫都是我自力更生。家里台布烂个洞,拿点毛线绣朵小梅花。儿子书包划了口子,拿了针线几下就比划个小树叶出来。床单被罩夏凉被自己缝,扦裤边做睡裙不在话下,只是没机会做小鞋子了。儿子长大后,我给家里的布娃娃一套套做衣服,忙得不亦乐乎。同事朋友说,你那么忙,哪有时间做这些啊。我说,只要自己喜欢,就会有时间。

  “七夕”又至,我对爱人说,别人的“七夕”是浪漫的情人节,我是劳作的乞巧节,这一天我发了两盆面,蒸了两种馅六屉包子。他吃着包子,把他的泳裤扔给我,说,松紧带坏了,给换根新的吧,别让我在公共泳池出丑啊。

  我找来备用松紧带,打开针线包,赶紧给他收拾泳裤。每每这时,我就会想到童年时奶奶带我过的乞巧节,想起那双丢在井里的绣花小鞋子。

  奶奶,其实是我家的专属织女呀,她还把我培养了出来,成了我的小家的专属织女,为平凡又珍贵的生活,缝缝补补又锦上添花。

  (作者为全国公安文联副主席,有专著6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