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凤虎刘梦珂本报通讯员王可欣
“作为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宁陵县将婚俗改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村振兴相结合,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家庭观,积极探索婚俗改革的新途径、新办法,狠刹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天价彩礼等不正之风,倡树文明节俭的婚事新风尚,孕育了社会良好风尚。”8月25日,宁陵县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
据悉,宁陵县制定实施《宁陵县深化移风易俗助推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并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第一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和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婚俗改革领导小组,完善考核机制,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
通过一系列探索,宁陵县在婚俗改革工作中形成“一二三四”制度成果。“把好一个风向标”。自2016年开始,宁陵县在全市率先开展移风易俗树新风活动,让婚俗改革工作在正确的轨道上进行。“依托两大平台”。借助政协“有事好商量”协商民主议事平台、“同心圆梦超市”平台,让群众在红白事操办定规矩的过程中从“旁观者”向“裁判官”转变,让群众自己商量着办。“制定三层约束”。第一层约束就是村规民约,定好规矩后大家一视同仁,让节俭办事成风尚。第二层约束就是红白理事会,让乡村退休干部、老党员和有名望的老人任红白理事会成员,以德服人、以人管人。第三层约束依靠乡贤、孝贤在群众中树立榜样,通过树典型促民风,把选树先进典型作为涵养民风的抓手,利用他们的好家风来影响周边人。“建好四大阵地”。高标准建设“5A”婚姻登记处、“中国梨乡豫简爱婚礼公园”、红色婚俗纪念馆和家风家教村史馆等四大阵地,为全县婚俗改革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丰富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