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6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河南日报

绿能澎湃红色老区

日期:08-20
字号:
版面:03版:深读·区域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刘宏冰

  越野车轰鸣着攀上黄柏山棋盘石,我看到24座“驭风巨人”傲立山脊,百米长的叶片划破长空,发出沉稳有力的呼啸。这风,已不再是山间过客,而是点亮老区新生的能量之源。

  “自从这些‘大家伙’立起来,大山里就没停过电啦!”生于斯、长于斯,在大山里守了30多年的黄柏山林场场长丁大军感叹道。

  他的记忆,就是一部信阳山村用电的微缩史:上世纪80年代白布岩水库的小水电,只能在丰水期带来短暂的光明,枯水期的夜晚依旧要靠油灯摇曳;1995年“村村通”,2007年“户户通”,电网延伸了,但“缺煤少电”的痼疾让停电仍是家常便饭。

  缺电,曾是制约这片红色热土发展的沉重枷锁。然而,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引下,一场由科技引领的静默革命,正将大别山馈赠的风、光、水,转化为驱动未来的澎湃绿能。

  2012年12月,信阳首个风电项目——黄柏山风电场并网发电,年发电量达3600万千瓦时。时至今日,信阳全市风电装机已达175.92万千瓦。放眼望去,水力、风力、光伏、生物质发电项目如雨后春笋;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化学储能和电氢氨醇储能等储能技术多元布局;源网荷储一体化、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等,不同的技术路线,共同编织成一张能量充沛、保障稳定、平抑波动的智慧之网,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催开多彩产业之花。

  “因电量短缺停电?无论城乡,再没这事了!”丁场长爽朗的笑声在山风中格外清晰。这朴实的宣告,是这场能源革命最接地气的注脚。

  红日喷薄,为山川镀上金辉。山下,东方河水库大坝建设正酣,夯机声震耳欲聋。顺着丁大军手指的方向远眺,城郊太子岗水库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光伏矩阵反射着耀眼的金光,与不远处商城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内的繁忙景象交相辉映。全省唯一的县级环保装备制造产业园已在此集聚19家企业,充沛而稳定的绿电,正助推在此形成百亿级水工装备产业集群。

  澎湃的绿能正悄然重塑着这片土地的基因。老区的这场驭风逐光之旅,正释放出驱动未来的磅礴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