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李葆童林栋廉政
走访传统村落,守与变的交响动人,而法治恰是这交响的坚实基石。
在鹤壁王家辿,村民守护的百年石屋,因法律庇护留存原貌,村民常对游客说“这房子有法律护着”。村口“香椿工坊”里,年轻人在直播腌制技艺,既按市场法规严保品质,又让老手艺焕新彩,一老一少在法治中勾勒生机。
新县西河村的修旧如旧,更离不开执法监管与法律指引的双重护航。工匠们依照法规用古法修补土墙,屋顶加装防水卷材前先经审批确保合规;民宿保留着古朴的木格窗,内里现代设施的配备也严格在法律规范内,既守住了古村风貌,又适配了现代生活。
传统村落的生命力,藏在守与变的辩证里,更写在法治的保障中。
守,是对文化根脉的敬畏,法律为这份坚守提供着制度支撑。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传统村落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为建筑肌理的留存、传统技艺的传承保驾护航,让流淌的乡愁有了依托。
变,是向时代敞开的胸怀,法治为这份变革划定了清晰边界。法律规范着革新的方向与尺度——如旅游发展中对设施建设的标准、游客流量的管控,既防范了过度开发的风险,又为文化根脉注入了时代新力。
守与变的平衡,是传统村落活态传承的关键,而法治,正是这份平衡的精准维系者。唯有让保护带着温度、发展存着敬意,古村才能既留住历史的厚重底色,又涌动时代的澎湃活力,让文明的长河在法治的护航下绵延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