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南阳日报

守护“清水”永续北上

日期:09-26
字号:
版面:第A1版:时政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中青报记者 郑天然 通讯员 李 丁 竺俊涛 胡振芳

9月的河南淅川,丹江口水库碧波万顷。水面上,一架无人机正沿着预定航线自动巡飞,实时传回高清影像和水质监测数据。不远处,几名身着迷彩服的民兵熟练操作水下机器人,进行水体采样与指标分析。

这里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是核心水源区,肩负着“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重要使命。通水以来,已有超过670亿立方米水资源自这里输送到京津冀受水区,惠及沿途1.14亿名群众,而淅川县渠首民兵连就驻扎于此。

这些年,渠首民兵连积极响应号召,赓续南水北调精神血脉,用行动守护“一泓清水”。在山水之间,他们已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一支新时代民兵力量。

当好党的路线宣传队

9月3日,在淅川县民兵训练基地,渠首民兵连与役前教育新兵一起,收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直播。气势恢宏的阅兵式让他们心潮澎湃,不少人当场表示,“我们要向革命先辈学习,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守护这一库清水永续北上”。

在渠首民兵连,类似的思想教育课堂还有很多。他们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构建起“集中学+自主学、课堂学+现场学、理论学+实践学”的多维教育体系,也用自己的方式为身边群众送去党的声音。

理论小分队是民兵连理论学习的“急先锋”,同时担负为当地群众宣讲党的政策方针的重要使命。在九重镇邹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常能看到队员们与村民们围坐在一起,用亲切的乡音讲述“保护水源就是保护绿水青山,就是保护自己的‘金山银山’”“邻里互助守望家园”的身边事、家常话。

不仅如此,他们还把移民往事、护水故事和生态建设成就,编写成《渠首红色记忆》《一泓清水向北流》等教案,并制作成系列短视频、微党课等新媒体产品,备受村民们的欢迎。大学生邹江南在听完小分队的宣讲后连声赞叹,“听了连队理论骨干的讲解,一下子明白了‘两山’理念深刻内涵”。

理论骨干鲁亚楠是连队宣讲员,最擅长用乡亲们听得懂、喜欢听的语言讲述移民故事,传播生态文明。每一次她质朴的话语都让大家听得入神,护水的观念也由此深入人心,逐渐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2024年9月,鲁亚楠作为移民代表赴北京参加南水北调工程全面通水十周年成就展,在展览上为观众讲述了家乡的渠首精神与移民故事。交流时,一位老人紧紧地握着她的手不停道谢,告诉她“这清澈的南水,我们喝在嘴里,甜在心里”。现场有一个小朋友则将手中的矿泉水喝得一滴不剩,还主动向鲁亚楠保证:“阿姨,我以后再也不浪费水了。”(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