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内乡县灵山雷锋学校以雷锋精神为精神坐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探索构建多元德育评价体系。学校通过创新德育模式、优化评价机制、强化实践育人,从党建引领凝聚育人合力,到搭建平台助力教师成长;从社团活动激活五育融合,到习惯养成夯实成长根基,将雷锋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为学生成长铺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阳光之路,书写了基础教育璀璨的育人华章。
党建引领
夯实铸魂育人根基
学校坚持党建引领,通过三维联动、榜样示范、红色浸润,将红色基因融入育人全链条,构建起“红色引擎”驱动的德育生态。
三维联动,织密育人网络。学校创新推行“党建+团建+队建”三维联动模式,形成“党组织引领—团组织搭台—少先队实践”的立体化育人格局。学校定期开展“红色主题宣讲”“党史微课堂”等活动,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思政课程。学校广开渠道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平台,组织党员教师参与“红色研学”“志愿服务”,在实践中锤炼党性修养。少先队定期开展“红领巾心向党”系列活动,如红色基地研学、红色展馆参观,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壮大红色基因。
榜样示范,凝聚育人合力。学校实施“1+1党员帮扶”行动,党员教师结对帮扶学困生、特困生,通过“家访—诊断—帮扶”闭环机制,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更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学校大家庭的力量。
红色浸润,厚植家国情怀。学校将红色教育资源转化为德育实践载体,学校定期开展“党员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党员教师们围绕思政课、文化课等不同学科,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将雷锋精神、红色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从生动有趣的情境创设,到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从小组合作的探究学习,到学以致用的实践环节,党员教师们以过硬的教学素养展现育人风采,为全校教师树立了教学标杆,推动整体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多维赋能
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以教师发展为支撑、以学生需求为导向,通过内培外引、五育融合、课程重构,推动德育评价从单一维度向多元立体升级。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灵山雷锋学校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求诸己”三维培养模式,为教师搭建成长阶梯,助力教师实现专业发展。学校根据各学科实际情况,鼓励教师开展主题式教研,如“如何在数学课堂融入德育元素”“语文教学中的红色文化渗透”等,精准破解教学难题;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以科研带动教学创新,促进教师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
学校致力构建五育融合的育人体系,打造“社团+节庆”实践平台,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发掘潜能、提升素养,绽放独特的成长光芒。学校开设无人机编程、陶艺、话剧等50余个社团,多元化的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赛道。学校每年举办的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已成特色品牌,让校园充满活力与生机。读书节期间,“好书推荐会”“经典诵读比赛”“读书心得征文”等活动轮番上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增长知识、涵养品格;艺术节上,学生们通过合唱、舞蹈、绘画、手工作品展示等形式,展现艺术才华,传递对美的追求;体育节中,运动会、拔河比赛、跳绳比赛等活动激发了学生的运动热情,培养了学生的拼搏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特色节庆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更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表达、学会合作、学会成长。
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开足开齐各类课程,确保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全面覆盖。在德育课程中,融入雷锋精神、红色文化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智育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体育课程中,加强体质健康监测,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在美育课程中,通过音乐、美术、书法等教学,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在劳动教育课程中,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值日、种植实践、手工制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全面的课程设置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助力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习惯养成
涵养自律自觉品格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成长的基石。学校大力开展习惯养成教育,以榜样引领、制度规范、文化熏陶为抓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涵养高尚品格,为人生打下坚实的道德底色。
榜样引领,传递正能量。学校每年开展“雷锋式好学生”评选活动,从品德修养、学习态度、志愿服务、团结同学等方面设定评选标准,通过班级推荐、全校投票、公开表彰等环节,选出一批品德优秀、事迹感人的学生榜样。在“雷锋式好学生”的带动下,校园里互助友爱的氛围更加浓厚,勤俭节约、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逐渐成为学生的自觉追求。
制度规范,筑牢行为防线。为规范学生校内行为,学校制定并实施“德育886工程”,从学习、生活、礼仪等方面明确学生行为准则。“8”项学习习惯,包括课前预习、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8”项生活习惯,涵盖整理书包、讲究卫生、节约水电等,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责任意识;“6”项礼仪习惯,包括尊敬师长、礼貌待人、遵守秩序等,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文明交往。学校通过主题班会、行为规范讲座、日常监督提醒等方式,让“德育886工程”深入人心,成为学生日常行为的“导航仪”,帮助学生在制度的约束下养成良好习惯。
文化熏陶,厚植家国情怀。学校充分发挥课程育人、文化育人的作用,通过党政课、思政课、红色影视教育等形式,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在党政课和思政课上,教师结合时事热点、历史故事,向学生讲解党的光辉历程、国家的发展成就,帮助学生了解国情、坚定信念;学校定期组织学生观看《雷锋》《长津湖》《觉醒年代》等红色影视作品,通过生动的影像资料,让学生感受革命先辈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文化的熏陶如春雨般滋润着学生的心灵,让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种子在学生心中深深扎根,引导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时光荏苒,初心不改;弦歌不辍,薪火相传。灵山雷锋学校通过构建多元立体的德育评价体系,书写着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生动实践。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集体”“河南省先进家长学校”“南阳市第七批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等荣誉称号;全县中小学田径运动会、男女篮球赛,男女足球赛、第一届轮滑赛、乒乓球赛、机器人编程赛等均获得一等奖;从这里走出的22级学生杨森,凭借扎实的学识和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成为学校育人成果的生动见证。
通过持之以恒的德育探索,学校走出了一条以红色基因铸魂、以多元评价赋能的育人新路。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德育改革,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为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②8
(文/宋喜华 高清珍 图/李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