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韩大方 王修文)9月11日,在南召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东方雨虹建材科技有限公司,一辆辆卡车满载新型环保建材驶往全国各地。
“公司从开工建设到试产仅用了76天,在南召县各职能部门合力帮助下,创造了同类项目建设的最快速度。”东方雨虹负责人对当地的营商环境赞不绝口。
近年来,南召县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坚持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聚焦政务服务、执法监管、企业服务等关键环节,推动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在政务服务方面,深入推进“一窗综合受理”改革,设立企业综合服务专区,实现了涉企服务从“多头分散”向“一站集成”转变。目前,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平均压缩至3.2个工作日,网办率达到100%。特别是在工程建设审批领域,通过数字化申报改革,企业办事成本和审批材料均降低50%以上。该县还制定印发了《南召县加快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实施方案》,实现办理时间、申请材料和办理环节分别压减84.3%、84.3%和81.3%,企业办事便利度显著提升。
在执法监管方面,全面推行“包容审慎监管”,积极探索“首违不罚、轻微免罚”等柔性执法模式。各执法部门出台涉及生产经营、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两轻一免”3张清单,包括67项从轻处罚事项、21项减轻处罚事项和191项不予处罚事项,体现了执法温度。同时,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跨部门联合执法占比率达97%,覆盖检查事项213个,监管部门和监管事项实现“双100%”覆盖,真正做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
在服务企业方面,持续开展精准服务,完善县处级干部分包重大项目和“首席服务员”制度,坚持现场办公、项目建设例会、政银企对接等有效做法。(下转02版)
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杜福建 通讯员马 骋)如何让农村闲置的土地资源“活”起来,让边边角角的土地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桐柏县的做法是:依托金融扶持,探索推广“三边一院”(田边、林边、沟边和闲置庭院)养殖新模式,推动畜牧业发展。
截至目前,桐柏县已依托这一模式建设养殖基地70余处,盘活闲置用地2000余亩,参与农户户均年收入突破7万元,构建起“用活一种新模式,打好两套组合拳,做强三大产业链,促进四方共提升”的乡村产业富民路。
用活“三边一院”新模式,破解乡村振兴三大难题。利用田边、林边、沟边和闲置庭院进行特色养殖,有效破解了桐柏县乡村振兴中的三大难题:一是破解土地与环保制约,避开基本农田,利用非耕地资源。该县吴城镇罗畈村通过科学测算林下养鸡密度,推广“鸡粪+秸秆”堆肥技术,实现种养循环、生态互补。二是破解资源闲置难题,激活农村闲置“三边”空间。在固县镇新庄村建设养鸡大棚,农户承租后每户年收入近4万元,村集体每年增收3万元,实现资产变收益。三是破解农民增收难题,助力农户家门口就业。程湾镇苏扒村依托企业建设标准化鸡舍,延伸“企业供雏+农户育成”产业链,发展特色蛋鸡养殖,激活庭院经济。
打好“院士+金融”组合拳,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桐柏县依托院士团队的科技引领和邮政储蓄银行的金融支撑作用,推动“三边一院”模式落地见效。技术赋能方面,推动中国工程院康相涛院士团队与南阳立华牧业有限公司建立战略合作,每年实地指导并导入多项科研项目。立华牧业已在桐柏县布局八大业态,运营375栋养殖舍,2024年实现销售收入3.29亿元,同时还为养殖户提供优质鸡苗、技术指导和保价回购,联合河南农业大学共建教学科研实践基地,突破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关键技术。在金融赋能方面,邮储银行聚焦乡村特色产业,推广“一业一策”“一企一策”服务,(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