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南阳日报

我为群众办实事

日期:09-11
字号:
版面:第A5版:法治       上一篇    下一篇

情法兼顾化解赡养费纠纷

本报讯 (通讯员余飒曼 刘洋卓)近日,邓州市法院执行干警以“法理+情理”相结合的调解方式,圆满执结一起赡养费纠纷案。

案件中,老李与老赵夫妇育有二子二女。如今二老年事已高,且老李因中风长期卧床,生活需要照料。此前,法院已作出判决:由两个儿子负责照料父母日常生活,两个女儿李某甲、李某乙每月各支付1300元生活费,四子女共同均摊父母的医疗费用。然而判决生效后,李某甲、李某乙未按约定履行义务,累计拖欠赡养费达7.8万元。无奈之下,两位老人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为打破僵局、推动矛盾实质化解,执行干警采取“法理与情理”的疏导策略:一方面,向李某甲、李某乙阐明法律规定,指出赡养父母既是道德义务更是法律责任,拒不履行生效判决将承担法律后果;另一方面,从亲情角度出发耐心劝解,引导子女回顾父母养育恩情,体谅老人晚年生活的艰难与不易。

通过干警真诚而耐心地沟通,双方逐渐打开心结。李某甲、李某乙当日接老赵回家并承诺照料,老人也体谅女儿难处,放弃追索拖欠费用。②6

法官不懈追执帮讨工程款

本报讯 (通讯员郭 贝 聂传青)“真没想到案件终本后,法官还一直放在心上,坚持帮我追讨欠款!”近日,申请执行人李某向内乡县法院的执行法官由衷表达感谢。

2023年,李某因某工程发包方张某拖欠15万元工程款,将张某诉至内乡县法院。法院审理后依法判决张某在指定期限内支付欠款,但判决生效后张某未履行付款义务,李某遂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执行过程中,法官全面排查张某财产情况,发现其名下暂无可供执行的财产,案件一度陷入僵局。在法院穷尽财产调查措施后,依法对该案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同时明确告知李某:若后续发现张某新的财产线索,可随时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

案件终本后,执行法官并未将该案搁置,而是将其纳入重点跟踪管理台账,定期通过网络查控系统复查张某的财产变动情况,同时多方留意张某的行踪与经营动态。近期,法官接到李某提供的张某名下新增财产线索后,第一时间迅速行动。在法律的威慑力与法官的不懈努力下,张某最终认识到自身行为的错误,当场向李某支付4万元欠款,并与李某就剩余11万元达成书面分期还款协议,承诺每月定期支付款项,直至全部欠款还清。②6

民警攻坚解决十年户籍难题

本报讯 (通讯员杨 林)9月6日,笔者从宛城区公安分局红泥湾派出所了解到,该所民警主动作为、全力攻坚,成功为村民许某解决了困扰其十余年的户籍难题。

许某是红泥湾村村民,因智力残疾无法完整提供个人信息,且关键证明材料长期缺失,户籍问题迟迟未能解决。随着年龄增长,无户口的问题让他在生活保障、政策申领上困难重重。

今年8月,红泥湾派出所所长在下村走访过程中得知许某的困境后,立即牵头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全力推进问题解决。民辅警多次深入村庄,逐一走访许某的亲属、邻居及知情村民,细致梳理其生活轨迹与家庭背景,累计走访取证30余人次,还主动对接卫健、民政等相关部门,多方核实许某的身份信息,最终成功获取了补录户籍所需的关键佐证材料。

材料收集齐全后,民警第一时间整理汇总并向上级部门上报,同时积极与上级沟通协调,为许某的户籍补录申请开辟“绿色通道”,加快审批进度。最终,许某的户籍补录申请顺利通过。当民警将崭新的户口本送到许某亲属手中时,亲属激动得热泪盈眶,紧紧握住民警的手,对他们的耐心付出表达了最诚挚的感谢。②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