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南阳日报

用铁规矩锻造好作风

日期:09-09
字号:
版面:第A2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上接01版)聚焦四个“十严禁”和集中整治医德医风突出问题,出台《开展深化违规吃喝专项整治分“战区”建网格强化监督检查工作方案》,采取联合暗访、突击检查等方式,精准发现、严肃查处。对纪检监察、巡视巡察、审计监督等发现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再摸排、再起底,将新问题列入查摆问题清单。深入开展警示教育,全市分层级大规模针对性开展同级同类警示教育,以“身边事”警醒“身边人”。从厅级领导到普通党员,在谈体会中一致认为:“学出了警醒戒惧、学出了对照反思、学出了努力方向。”

坚持动真碰硬,确保改有成效。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突出问题,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措施惩治防一体发力,对顶风违纪行为严查快处,对典型问题公开通报,以实际行动狠刹歪风、强力整治,让铁规矩更铁、硬杠杠更硬。以严明纪律整饬作风,党风政风焕然一新——

在担当作为中下真功,在服务群众中见实效。卸掉应减之负,负担减轻了、机制顺畅了、作风更实了。我市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探索实施的整治形式主义“二十减”工作经验分别在中办《督查工作交流》、新华社、《人民日报·内参》刊发。西峡县减会议、减报表、优调研相关做法被《人民日报》头版刊发。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越来越多的基层干部走出机关、走进群众,主动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困难攻克在一线。全市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走进机关单位、企业车间、学校医院,协调办理民生实事1780件。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1.9万人次,解决群众身边问题1.3万件。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聚焦企业诉求,推动5项工作流程再造、落实效率提升55%。

走进田间,以下看上,全市组织117个专家指导组包村联户开展技术服务,新谋划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15.5万亩,新规划建设6大产业、19条乡村富民产业链,建成乡村振兴产业园197个、入驻企业1262家,实现23万名脱贫户和监测对象稳定就业,新创建全国文明村镇14个。市农业农村局刀刃向内简审批,便民高效优服务,“大厅之外无审批”案例入选全国农业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典型。

深入企业,以企观政,创新“三单一表一卡”,打造“三位一体”体系,构建“四步管理”闭环。全市2361名党员干部走访6610家“四上”企业,“一企一策”解决问题率达93%。

下到网格,以小见大,严格落实“五基四化”,培训基层治理骨干6.5万人次。建立“县乡点”常态化调研机制,反馈督办问题216条。全力建强“五支队伍”,调整优化网格1.97万个。排查社会治理问题1970件,整改完成率达95.63%,均位居全省前三。

作风大转变、发展增动力,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为高质量发展夯实根基。全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南阳在全省首轮市场准入效能评估中位居6个试点市第一。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3%,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个、0.6个百分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经济社会发展成色不断提升。

立得住落得实,建章立制抓常抓长

作风就是形象,作风就是力量。

数字的背后,是区域能级的稳步提升:卧龙大桥改扩建工程正式通车,明山路、文化路等完成提升改造,龙腾路、车站南路、白河大道提升改造工程有序推进,中心城区加快崛起。邓州市纺织服装特色产业集群列入国家级产业集群申报名单,社旗县智能仓储货架产业集群入选2025年度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南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等5个工业园区成功创建省级绿色工业园区、数量全省第1,县域经济做大做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连续3年位居全省前3,农村沟渠连通整治率100%,乡村振兴稳步推进。南阳电厂二期进展顺利,白河南电厂项目完成核准,内乡青杠树抽水蓄能项目完成预可研,西气东输三线(河南段)具备投产条件,基础设施加快建设。

数字的背后,也是一处处市民“看得见”的变化,“摸得着”的幸福: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居环境持续提升、移风易俗润泽民心……广大居民真切感受到了家门口“触手可及”的美景和“近在咫尺”的幸福。大家畅谈身边的点滴变化,为求实求效的好风气叫好。

从纸面到心间,从认知到认同。走深走实的学习教育,让广大党员干部在学思践悟中,受到一次全面深刻的作风锤炼和精神洗礼,砥砺了政治品格、提高了思想觉悟、弘扬了优良作风,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提高。

这一切充分说明:唯有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行动上才能自觉。抓学习教育、抓作风建设就是抓发展、抓改革,抓民生、抓稳定。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没有完成时。

锲而不舍强作风,久久为功树新风。在巩固拓展学习教育成果的基础上,我市将“当下改”和“长久立”相结合,着力建立问题查摆整治常态长效机制,以刚性的制度规定和严格的制度执行,建治结合、固本培元,学干并重、推动发展,确保改进作风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持续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以实干实绩实效加快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努力为全省大局多作贡献。②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