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准立法“小切口” 书写治理“大文章”
日期:08-28
本报记者 柏伴雪 石张楠
迎来新学期,高一新生袁轩既紧张又兴奋:“高中要住校了,父母说,食堂饭菜非常好,他们很放心。”孩子在校饮食,是关系千家万户的心头事。
8月25日,市人大常委会发布公告,《南阳市学校食品安全管理规定》已由南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6月26日审议通过,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25年7月31日审查批准,自9月1日起施行。这是全省首例立法守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的法规,将为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近年来,南阳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自2015年行使地方立法权以来,已颁布实施16部条例。
服务中心大局
让立法更好赋能高水平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地方立法需要几条就定几条,能用三五条解决问题就不要搞“鸿篇巨制”。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从实际出发,“大处着眼、小处下手”,让立法更好赋能高水平治理。
8月的南阳,绿意正酣。当晨光吻过白河的涟漪时,一群手持“长枪短炮”的摄影家在白河国家湿地公园,用镜头书写着动人的诗行。波光粼粼的水面上,一群群水鸟或悠然游弋,或自由翱翔,构成和谐生态画卷。镜头里的白河胜景,是一场生态保护的视觉盛宴。
“白河作为南阳的母亲河,生态环境保护尤为重要。”市林业局副局长闫庆伟说。2017年,《白河水系水环境保护条例》施行,这片流域的生态故事展开新的篇章。《条例》从立项、出台、修正等方面,历经4次审议,充分体现了我市对核心生态资源保护的高度重视和极度审慎。《条例》实施后,违规违禁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日益向好。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地,我市既是生态敏感区也是生态富集区。为织密织牢生态保护“法治网”,市人大常委会紧扣功能定位,坚持立法先行,强化系统观念,制定生态领域专项法规6部,涵盖山、水、林、草、气等多个自然系统,初步形成立体化、系统性、富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法规体系,为打造高效生态经济引领区提供了坚实法治支撑。
与民意同步,与时代同向,与改革同频,市人大常委会以地方立法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为企业发展培厚“沃土”,《南阳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从立法层面为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提供法律遵循;服务保障现代行业体系建设,《南阳市中心城区工业用地控制线管理规定》将工业用地控制线分为“一级控制线、二级控制线”分级管控,为全市工业用地“划红线”,像保护生态资源一样确保工业用地规模;聚焦城市环境立法,《南阳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细化城市环境管理的具体职责,推动了市容市貌的整体提升。(下转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