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南阳日报

花开山乡

日期:08-20
字号:
版面:第A2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全媒体记者 王经南

友善的眼神,齐耳短发,流利的普通话,侃侃而谈,波澜不惊……这是淅川县盛湾镇碾盘小学教师梁贵珍给人的第一印象。她身上还有一些标签:“80后青年”“21年教龄”“代课教师”“在县里最偏远的深山区任教”等,时代的印记汇集在这个普通的山区女性身上,她的故事如细水长流,娓娓道来,真实而温暖,平凡而闪光。

初心,无悔选择

盛湾镇水泉村,四季泉水叮咚,长年绿树红花。

2004年,梁贵珍从南阳市第二师范学校毕业后又回到这里,村党支部书记姜林奎和小学的老校长陈朝伟突然登门造访,恳请她留在水泉村碾盘小学代课。原来,学校唯一的老教师因病无法教学,十几个孩子即将面临教学点撤销、无学可上的困境。

那一夜,她辗转难眠:一边是大城市的机遇,一边是村里孩子们稚嫩的脸庞、清纯的眼神,回忆起当年走出大山一路求学的经历,联想到报考师范学校的初心——“到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梁贵珍思来想去,最终决定留下来,担任碾盘小学代课教师。

这一“代”,整整15年。在荒凉偏远的碾盘小学,石头垒的院子、泥巴土坯砌墙的一间教室里,梁贵珍独自为横跨学前班、一年级、二年级的3个年级的十几个孩子施教。孩子们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差是常态,梁贵珍不仅要教他们文化知识,还要照顾他们的生活,当好这群孩子的“王”。

为了带好这个跨年级的复式班,没有经验,她翻山越岭向老教师求教;缺乏教具,她动手制作识字图画和卡片;分身乏术,她培养“小老师”协助管理;时间紧迫,她牺牲休息时间批改作业。她还针对复式班的特点,独创“三级复式灵活分合教学法”“20+15+10”课时分配法:将一、二年级语文识字与学前班语言训练结合,设计“认—读—演”三阶任务,课堂效率提升40%……

倾心,亦师亦母

“梁老师,家里有急事,娃儿只能送您这儿了!”

“放心去忙,小石头交给我!”

天色未明,梁贵珍从家长怀里接过睡梦中的孩子,轻轻安抚。山村的清晨,宁静而清冷。山区教师的工作,远超外人想象的困难:教学任务繁重,一人多岗;工作内容繁杂,既是师长,又是“妈妈”。

这份情怀,渗透在日常的点点滴滴:教室柜子里,常年备着大小不同的四季衣物,随时为尿湿裤子或家中无人照料的孩子更换;讲台上,总有富余的文具,“奖励”给那些因家境较为困难而羞涩的孩子,既鼓励了学习,也守护了尊严。

一名学生说话结巴,成绩落后。梁贵珍特意设计简单有趣的问题,在她回答后带头鼓掌鼓励;课后陪她玩“汉字猜猜乐”“数学闯关”等游戏。渐渐地,这名学生眼中有了光彩,课堂主动举手,课间笑声朗朗。

还有一个叫李士杰的孩子,上山逮蜈蚣砸伤了脚。为了不耽误他学习,梁贵珍每日背他上下学,为他做饭、补课,背他如厕,如同母亲般照料。

我们不知道梁贵珍老师帮助过多少孩子,付出了多少艰辛,我们只知道这些孩子谈起梁贵珍老师,满是亲切、幸福和感激,他们课上叫她老师,课下叫她妈妈。

丹心,薪火相传

“同学们,眼前的这条碧水潺潺的渠叫‘英雄渠’。它让十里八乡的伯伯婶婶在做饭洗衣、灌溉农田时,不再为用水发愁了……”每年的新学期开学,梁贵珍都会把学生带到盛湾镇土地岭村的“英雄渠”前,向他们讲述这条渠的“前世今生”。

“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们树立爱祖国爱家乡、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信念。”梁贵珍说。

她不仅自己三观正,更重言传身教。她说:“教学先教做人。我的目的,是教孩子们正确的三观。”她期许每个学生:“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品德第一位!”

在课余时间,梁贵珍带着学生开辟校园“小菜园”,培养孩子们的劳动意识;组织“我是小歌手”、“最美读书声”、跳绳比赛等活动,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开展“大山里的家国课”,带学生观察家乡发展变化,讲述“南水北调”移民故事,传承老一辈为改变生存环境的奋斗精神;带领孩子们观看红色影片,开展红色诗歌朗诵,排演致敬烈士小短剧,让他们在沉浸式体验中厚植爱国爱乡情怀。

20余年的平凡坚守,梁贵珍老师如深山里不灭的红烛,照亮孩子们前行的路。青春作笔写芳华,花开山乡满目春。梁贵珍老师也先后获得市师德标兵、市德育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不瞒你说,我儿子今年考上信阳师范大学了!儿子说,他将来也要回到山区,像我一样扎根家乡,教书育人。”梁贵珍幸福的笑脸上,写满了骄傲。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