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李 萍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也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南阳历史悠久、人文渊薮,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何让南阳人更好地了解本土历史文化,从而提高文化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今年以来,从文物故事大讲堂到“读城”活动,从文化研习班到小小讲解员活动,南阳各界多方行动,以讲堂与走读活动构成地方历史文化学习的知行合一体系,有力宣传了南阳历史文化,激发起全民学习历史文化的新热潮。
学术殿堂走进百姓生活
今年3月份起,一场场“文明在宛——讲好南阳文物故事”大讲堂活动,生动诠释着“让学术殿堂走进百姓生活”的理念。
“文明在宛——讲好南阳文物故事”大讲堂由南阳文物保护研究院推出,每月一期,旨在强化南阳文化、文物宣传,充分发挥文物资源的教育功能,展示南阳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从而提升南阳文化影响力,为南阳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注入强大助力。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二级研究馆员、南阳黄山遗址考古发掘领队马俊才的《从考古发现探讨南阳黄山遗址在中华文明起源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到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成员梁法伟的《夏文化探索与南阳夏文化考古收获》,再到河南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魏兴涛的《根与魂——中原地区的文明化进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李一丕的《从考古新发现看楚长城的特色、价值和地位》等,一众业内大咖将专业考古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内容,吸引了南阳众多历史文化爱好者前去听课,曾经高深莫测的专业知识就这样化作缕缕清风,融入寻常百姓生活。
除了文物故事大讲堂,今年以来,南阳市老干部大学开设国学班,重点解读本土历史文化;东堂讲堂邀请本土历史文化学者讲述南阳历史人文,探讨“文明在宛”的千年文脉;访古寻踪·南阳文化遗产保护公益团队一场场主题讲座、南阳孙家楼夜话系列活动,回顾南阳历史,探寻古城人文记忆……这些扎根乡土的讲座和活动,让南阳历史文化在一次次深度对话中焕发新生。
街巷成为露天历史课堂
在南阳老城区的古街老巷里,如果你看见一群人,走走停停,指指点点,不必惊讶,他们很可能是访古寻踪·南阳文化遗产保护公益团队“读城”活动的参与者。老城历史名人故居之旅,南阳府衙至梅城公园的古城之旅,护城河沿线之旅……这支民间文保团队一路走一路讲,让古街老巷成为露天的历史文化课堂。
访古寻踪·南阳文化遗产保护公益团队成立11年来,团队成员们利用业余时间,坚持用脚步丈量乡野山林、阡陌古道,不断挖掘、整理南阳历史文化,并以多种形式积极为南阳文化遗产保护鼓与呼。为参与、助力南阳古城更新及活化利用,团队特意推出了“读城”活动,精心设计每一次的走读线路,精心挑选每一次活动的主讲人,一路走,一路讲街巷故事、古建历史、重要遗迹。不少参与者是老南阳人,大家在行走、回忆中讲述城市历史,实地感受城市变化、体味老城风貌与现代城市的碰撞……
以文化沙龙形式座谈南阳古城历史人文、民俗风情的“孙家楼夜话”,也不时开展走读解放路等活动,除了参与者边走边说历史外,还不时采访街道两侧居住的老南阳人,听他们讲述古城故事。同时,通过直播或短视频形式将活动在网络发布,点击量、参与讨论度都非常高。
少年力量接棒文化传承
小小讲解员、小小考古家、小小策展人、小小金石家……2025年暑假,我市不少文博单位推出了针对孩子们的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利用暑假时间,全面深入了解家乡历史文化,在实践中点燃对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成为文化传承的生力军。
南阳市博物院精心打造的小小讲解员、小小考古家和小小策展人三大主题研学课程备受瞩目。孩子们可以根据兴趣选择角色,沉浸式体验文博工作的魅力。小小讲解员深入学习南阳历史文化知识,参与博物院暑期志愿讲解服务,真正让文物“开口说话”。小小考古家深度了解考古发掘,在历史展厅系统学习南阳出土的青铜器、玉器故事,探秘古人生活的历史画卷。小小策展人则亲手为汉代文物设计“主题展览”,优秀作品还在博物院研学展区进行展示……南阳市汉画馆暑期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化身小小金石家,近距离欣赏汉画像石、感受大汉气象,在专业老师指导下动手体验古老的拓片技艺……这些活动,让孩子们零距离接触珍贵的文化遗产,既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也让更多孩子关注并热爱家乡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文化自信。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