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照义(左)在分析病情。
云悦读 本报记者 王好学 文/图
手术刀划开的是病灶,缝合的是生命的希望;议案纸上书写的是民声,落地的是民生温度。市人大代表、邓州市中心医院院长李照义用近30年的坚守,书写着“医心为民”的动人篇章。
无影灯下,李照义正为一位复杂骨折患者实施手术。李照义是南阳市拔尖人才、骨科领域的杰出专家,尤其在髋、膝、肩关节置换及复杂骨折治疗方面造诣深厚。他年均完成200余台高难度手术,其精湛的医术得到了省内同行的高度赞誉。
医生的价值不仅在于技术,更在于对患者的深厚责任。李照义始终将患者的健康放在首位,用过硬的医疗技术为患者解除病痛,为医疗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学科建设方面,李照义不遗余力地推动骨科团队发展。他常常深入临床一线,亲自带教年轻医生,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助力学科整体医疗水平不断提升。他主导的“富血小板血浆联合度洛西汀治疗早中期膝关节骨关节炎”研究成功纳入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还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荣获南阳市科技成果奖两项,为骨科医学的进步贡献了重要力量。
“临床用血紧张不仅会延误患者的救治时间,还可能导致一些危重患者因缺血而失去生命。”一次急诊调研中,这句话像石头一样压在李照义心头。他通过深入调研,提出了《关于多措并举提高群众无偿献血积极性》的建议。建议里,他既提“实策”——完善献血激励政策、优化服务流程;也讲“共情”——通过公益宣传让“献血救人”的理念走进社区、学校。2024年,我市据此出台一系列政策,全市无偿献血人数同比增长15%,血液库存保障率升至90%,不仅改善了医院的用血状况,也为更多患者的生命提供了保障。
如何留住基层医疗人才,是他牵挂的另一件事。他提交的《关于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建议,提出“外引+内培”双轨制:设立专项基金引高端人才,搭建继续教育平台育本土骨干。这份被评为“优秀人大代表建议”的方案落地后,邓州医疗人才流失率下降40%,偏远乡镇卫生院里,终于有了常驻的“健康守门人”。
每年20余次调研、百余条群众诉求、万余人受益的义诊活动……李照义说:“人大代表不是光环,是要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扛在肩上。”
如今,“中国好人”“河南省医管医改先进个人”等荣誉加身,从手术台到履职路,从诊室到改革一线,李照义在医疗卫生事业的赛道上奋力奔跑,用医心点亮生命之光,用担当书写履职答卷,为千万群众的健康福祉写下了温暖而厚重的注脚。②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