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游客在方城县七峰山景区体验玻璃滑道项目。本报记者 张 峰 摄 暑期,是一年中的旅游旺季。我市着力提升文旅产品供给力、辐射力、带动力,持续推出消费惠民活动,激发消费活力,促进暑期旅游市场繁荣。
方城县七峰山生态旅游区“十里花溪”,俏皮可爱的梅花鹿不时与游客互动,成为点睛之笔,登上《人民日报》等50余家媒体平台,全网累计曝光量超2亿次。
卧龙岗文化园内,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少年穿上汉服,化身“小诸葛”,在“仙侠奇遇夜”的沉浸式体验中,解锁隐藏玩法,感受三国文化。
西峡县、南召县、淅川县积极探索乡村新业态,盘活美丽资源、打造美好生活,做好旅居文章、推动融合发展。府衙步行街、万悦城、解放路等特色商圈,文化味儿、烟火气、松弛感交织,形成“地标文化+潮流商业”消费场景,“夜经济”释放新活力。
…… ……
从“山水入怀”的空间美学、“四时可喜”的自然哲思,到“药食同源”的康养体验、“楚风汉韵”的人文雅韵,我市持续丰富文旅消费新产品、新业态、新场景,亲子游、研学游、避暑游持续升温。“文旅产”融合发展,夏日经济释放强劲动能,全市暑期游客接待量超过840万人次,同比增长4.3%;文旅综合收入超过75亿元,同比增长12%。
多元场景
叫好又叫座
当最后一缕晚霞隐没群峰,方城县七峰山生态旅游区登山步道化作流光溢彩的梦幻长廊。绵延光影仿佛璀璨星河,将山体勾勒得美轮美奂,游客们蜿蜒而上——一场奇妙夜旅就此启幕。清晨5时30分,第一缕阳光刺破云海,欢呼声此起彼伏,响彻山谷。这是今夏在社交平台掀起热潮的“七峰山夜爬项目”的实景写照。七峰山,正以昼夜接力的崭新姿态,书写着山岳旅游新范式。
昼夜双场景的全时体验充满层次感与新鲜度,进入暑期以来,景区已接待游客15万余人次。七峰山生态旅游区总经理王峥介绍:“‘夜爬’彻底改变了‘白天登山、傍晚下山’的传统模式。这种以场景资源重组实现时空资源再生的新模式,催生‘夜游+’生态链,形成全域联动、多点开花的夜间经济矩阵,成为文旅消费的新引擎。”从“看风景”到“入其境”,我市正在用一个个充满活力与创意的文旅新场景,向四海宾朋发出“南阳,一个值得三顾的地方”的盛情邀请。
历史文脉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卧龙岗文化园创新推出“教育+娱乐+科技”体验模式,使家庭游客平均停留时间延长至6小时左右;中国月季园推出“千灯之夜”系列活动,花影与灯影相映生辉,令人乐不思蜀;内乡县衙持续开展“研学旅游”,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少年踏着青砖古韵,吟诵官德名联,观看精彩演出,在寓教于游、寓学于乐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美丽经济激活绿色动能。得天独厚的生态禀赋孕育出丰富的休闲度假产品,西峡老界岭、南召五朵山、内乡宝天曼、淅川丹江口等形成特色民宿集群,树屋、榻榻米、山顶帐篷、独栋木屋、禅意小院等预订火爆,潮流养生馆、星空露营、篝火晚会等项目为游客带来新鲜体验。湖水清浅映山眠、药浴暖汤涤疲惫的消费场景,重新定义了南阳文旅的吸引力;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村房短住”,旅居式旅行构建起“长期消费模型”,“打卡地”变成“生活场”,“一次游”变成“年年来”,农文旅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下转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