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南阳日报

立德树人育英才 特色办学谱华章

日期:08-07
字号:
版面:第A2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在豫西南教育的沃土上,淅川县福森志远学校以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创新,书写着“立德树人”的生动篇章。这所由福森实业集团倾力打造的全日制学校,秉持“教书与育人同行、兴趣与能力并重、素质与成绩双赢”的办学理念,以改革破题、以特色立校、以质量筑基,成为淅川教育探索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实践者。

改革提质:

构建高效育人生态

面对“双减”政策新要求,福森志远学校精准施策,构建轻负高效的教育新生态。

课堂革命增效能:学校认真推行“高效课堂”模式,严格实行“一周三教研”制度,教师深入题海精选精编习题,学生跳出题海精练精思。独创“一课三案”备课法(个案—共案—定案),通过优质课竞赛、“三展评”活动激发教学活力,辅以“师带徒”“青蓝工程”赋能教师成长。

精细管理减负担:创新作业管理模式,实施“快乐星期三”(无作业日),周末学科作业与德育实践作业融合设计;课后服务全覆盖,确保作业校内完成;推行作业面批面改、早读“逢背必默”,实现精准纠错。

“五育融合”育全才:每日阳光课间操、课桌操、课前宣誓;每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聚焦感恩、励志等主题;“十星评选”“最美志远人”树榜样;三餐就寝齐唱励志歌曲,让文明礼仪内化于心,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有机融合。

特色办学:

多维赋能学生成长

学校以“五大支柱”(孝德立身、体育强基、自理自立、社团赋能、文化润心)为育人框架,打造差异化发展路径,其中深厚的校园文化与精良的师资队伍是核心驱动力。

“三风一训一精神”铸魂育人:学校将“激潜赋能和谐奋进”的校风、“乐教善导追求卓越”的教风、“勤学善思至善至臻”的学风、“立德树人博学志远”的校训以及“高度负责、实现自我”的校园精神,融入日常教育教学与管理服务的方方面面。这独特的文化基因,为师生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传承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持续提升着育人品质,助力学校行稳致远,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师资建设强基固本:践行“乐教善导追求卓越”的教风,学校通过定期业务培训、集体备课教研、优质课竞赛、外出学习交流等多种方式,着力打造一支责任心强、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每年投入70万元设立专项奖金,表彰在教育教学、班级管理、家校共育等综合考评中表现优异的教职工,有效激发了教师潜心育人的内生动力和专业成长活力。

社团课程百花齐放:108个社团覆盖语言、艺术、科技等六大领域,学生自主选课、跨龄组班。戏曲社凭《收姜维》斩获河南省校园戏曲展演一等奖;机器人社、编程社在南阳市人工智能竞赛中屡获殊荣;足球队在各级青少年足球赛事中表现亮眼,展现了良好的体育精神和竞技水平。

生活育人润物无声:学校实行膳食科学管理,定制营养食谱,食材全县统一招标配送,全体学生享受免费的国家营养改善计划午餐,年均惠及家庭1300元;宿舍空调淋浴齐全,领导带队夜查、寝管两小时巡查,筑牢安全防线。

育人成效:

全面发展硕果盈枝

学校坚守育人初心,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和全面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育人成果得到家长和社会广泛认可。

学业基础持续夯实:学校致力于为每一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中考重点高中进线率保持较高水平,整体学业表现稳中有进。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能力展示活动中均有良好表现。10年来,从福森志远学校走出去的往届毕业生刘芳、赵河海、付莹豪走进清华,李钰莹入读国防科大,杨子江、王斌等学子圆梦同济、浙大,印证“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培养实力,展现了学校良好的育人成效和学生的综合发展潜力。

教学质量节节攀升:深耕教育结出硕果,学校以持续攀升的教学质量回应社会期待。2017年至2025年的中考,学校缔造“九年中考八年夺冠”的教育佳话;2025年中考成绩稳居全县榜首,一高进线率达60.57%;一、二、五高综合进线率突破96.2%。

素质教育成效显著:戏曲社团、曳步舞社团多次代表淅川县参加重要展演活动并获得高度评价;编程、无人机、机器人等科技社团在省、市级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及人工智能竞赛中屡获嘉奖(省级二等奖、市级一等奖等);校园足球队积极参与各级赛事并取得优异成绩,田径、乒乓球等项目在县级运动会上亦有斩获。

家校共育携手托举成才梦想:学校创新家校联动机制,家长委员会深度参与管理,每学期开展2次家长会,定期家访畅通沟通;设立“家长陪餐制”“志愿服务岗”,让家长成为育人“合伙人”。校长在家校联谊会上郑重承诺:“我们将以‘高度负责、实现自我’的精神,构建家校成长共同体,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福森沃土向阳生长!”

10年坚守,初心如磐。福森志远学校以改革为楫、以特色扬帆、以深厚的“三风一训一精神”文化为底蕴,朝着“百年树人”的宏伟目标奋楫前行。这片承载梦想的教育热土,将以澎湃激情点燃万千学子的生命之光,为办好有品位、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淅川教育贡献智慧和力量。②4(魏建春 杨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