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永奇 卜 森 吕 红 张 娟 刘逢雨
以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加速了商业环境、商业业态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变革,对商科教育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南阳理工学院范蠡商学院秉承“融合中国智慧、赋能商业实践、培育商科人才、服务区域发展”的使命,弘扬和传承范蠡商业精神,以培养“强基础、重实践、能创新”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四新”背景下数智赋能新商科人才培养新模式。
商学院紧紧围绕培养解决工商领域复杂问题能力所必备核心能力,以培养学生专业思维、计算思维和创新思维为突破口,构建数智赋能、双轮驱动、六维融合的地方本科高校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和基于现代产业学院、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三双五共多主体”人才培养运行机制,通过“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实施双轮驱动,从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机制体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改革(制度护航);创新了基于数字经济和互联网思维的课程体系,训练拓展大数据分析能力,培养解决工商领域复杂问题的核心能力(理论导航);形成了课内实训、集中实训、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专业综合实习、毕业实习和开放性实验项目等七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实践助航);最终通过“交叉融合”“产教融合”“科教融合”“课赛融合”“专创融合”“思政融合”等六维融合,实现数字经济时代商科专业改造升级(思维领航)。
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突破和创新重点要解决三个问题:1.商科人才培养理念如何融入数字经济基因?2.新商科教育下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如何满足现实需求?3.新商科人才培养如何实现产教融合深化?
为回答好这三个问题,南阳理工学院范蠡商学院开始了持续五年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以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为抓手,驱动新商科建设
积极落实教育部关于新文科发展要向数字经济改造升级的理念,把数字经济接轨到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中,构建数智赋能、双轮驱动、六维融合的地方本科高校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适应数字经济下企业经营环境变化对数字化运营管理人才的新需求,构建“新商科+新技术+新思维”的知识与能力结构体系,加大数学类、统计类、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课程课时和学分比例,提高数字分析能力。同时在全院推行研究性教学模式,并在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和市场营销三个专业开展国际商科专业认证,全面驱动新商科建设。
交叉融合:优化面向数字经济的跨学科复合型新商科人才培养方案
所有专业均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数字化改革,如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专业分别开设“商务大数据分析”和“数字化运营管理”方向、智能财务和财务BP方向、大数据营销方向等;专业课程体系分为通识教育、大类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等四大板块,在全院开设大数据技术基础、数据库技术、商业数据挖掘与分析、数据清洗与可视化以及区块链会计与财务机器人、人工智能、大数据营销等各具特色的专业数字化课程,为新商科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科教融合:实现科研平台加持托举数智化人才培养
围绕新商科建立了“南水北调”“绿色经济”“电商运营”“乡村振兴”等4个科研团队,先后立项7个省级科研平台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1项学生开放实验室基金项目、每个专业至少有20%的毕业论文选题来自教师科研项目,学生发表论文24篇,实现了教科研齐头并进、相互加持托举。
课赛融合:建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机制
学科竞赛已经成为商科学子的特色亮点。学院出台学科竞赛奖励办法,推出“一专业一赛事品牌”,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共同体,产业学院深度参与融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
二、以产业学院和合作企业为双翼,带动新商科发展
实行多主体协同培养,构建“通识学习+专业学习+行业学习”的能力分层进阶、贯通融合的柔性培养模式,打造院校与企业人才培养和科研共同体,构建高校与企业协同发展的“跨界”资源共享教育新模式。
产教融合:构建“三双五共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
依托新零售产业学院,构建“三双五共多主体”的协同育人机制,即产教育人双对接(对接地方产业需求、对接岗位能力)、双导师育人,高校、政府、企业、行业全程协同育人、全方位协同育人、多途径协同育人,打造产教协同育人品牌项目以及可复制、可推广的现代产业学院运行机制。立项河南省第一批重点现代产业学院——新零售产业学院、省级产教融合品牌项目、河南省产教融合示范学院、省级校外实践基地等多个优质合作项目,打造校企合作课程10门,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新商科人才培养体系。
专创融合:架起学生梦想实现的桥梁
充分发挥社团积极性,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创业孵化活动,将专业知识和能力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实现个人抱负的能量源泉。5年来,获批结项8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0个创业项目入驻孵化园,孵化学生创业公司12家。
三、以党建聚力和思政赋能为引领,推动新商科育人
思政融合,打造品牌思政项目。坚持“书记上党课”制度,打造了国家级样板党支部、“河南省五四红旗团委”、省级优秀青年马克思主义社团。先后实施“春风化雨”工程,做实志愿服务、“商圣讲堂”工程,叫响范蠡品牌、“读书修身”工程,打造书香学院、“三正五爱一核心”工程,增强爱国精神,融思政元素于教学、“二课”与网络新媒体建设,不断提高育人效果。
经过近5年实践,基于数字经济的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稳步实施,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学科竞赛获得国家级奖励78项,省级奖励192项;教师教学能力得到提升,5名教师获得省级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立项省级教改项目11项,获得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产教融合背景下现代产业学院“三双五共多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新文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商科类课程考核改革与实践(NIT2023JY-005)、面向产业急需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路径探索与实践——以新零售产业学院为例(NIT2023JY-116)、“应用型高校‘新商科’研究性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教办高〔2023〕262号-148)、“国际商科专业认证引领应用型本科高校商学院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2024SJGLX0483)、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商科类专业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与实践(NIT2023JY-124)、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NIT2023JY-012)一系列教育改革项目先后应用、反哺教学,基于数字经济的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成果在省内外高校应用推广,引起新闻媒体广泛关注,产生了较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②6
(作者单位:南阳理工学院范蠡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