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史 娟
金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研发室内,工程师们围着新下线的产品反复调试,屏幕上跳动的参数记录着“专精特新”企业的创新活力;方正彩印的智能车间里,数字化调度系统实时优化着生产流程……
8月5日,记者行走在邓州市的企业、厂区,处处能感受到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脉动。这活力背后,是邓州市工信局以“服务效能”撬动“发展动能”的生动实践,是一场从“纾困解难”到“赋能升级”的深度蜕变。
机制创新
织密服务网络
“包联干部每月都来车间探访,政策红利直接送到生产一线,这种‘靶向服务’太解渴了!”瑞皓保温建材的负责人拿着刚领到的绿色工厂认定证书,激动不已。
这温暖的场景,源于邓州市工信局精心编织的服务网络。今年以来,该局在“万人助万企”包联机制基础上,创新推出“工业口线包联访”工作模式。从工信局业务骨干到开发区中层干部,一支支专业过硬的服务队伍分片包干,将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纳入“点对点”服务范畴。专业人办专业事,让服务从“大水漫灌”变为“精准滴灌”。而“学查改·以企观政服务企业大走访活动”的开展,更让这场服务热潮席卷全域。
“干部多跑腿,企业少跑路”成为共识,一个个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果清单:协调解决物流梗阻23件,推动校企合作17项,化解融资难题31个……作风在走访中转变,效能在落实中提升,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被彻底打通。
内涵升级
锚定转型航向
纾困是基础,升级才是关键。邓州市工信局将服务重心从“输血救急”转向“造血赋能”,在转型升级的赛道上按下“加速键”。
数字化转型的“成绩单”格外亮眼。今年上半年,该市数字化转型工作在南阳市拔得头筹,方正彩印的智能场景应用更是成为全省典范,从订单接收、原料调配到成品出库,全流程数字化管理让生产效率提升40%。永泰棉纺的纺纱车间智能调度系统,凭借“数字三品”创新实践,入选工信部典型案例,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智能样本”。
创新动能的积蓄同样令人振奋。36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如同繁星闪耀,产业集群的崛起更显战略眼光。在邓州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下,邓州市工信局从技术改造、品牌培育到市场拓展,全程为纺织服装企业护航。如今,该产业集群不仅通过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审核,更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冲刺国家级认定,从“一根纱线”到“一件成衣”,完整产业链的形成让“地方制造”底气更足。13家新培育的规上工业企业,如同新鲜血液注入产业肌体,让经济发展的“底盘”更加稳固。
效能提升
释放政策红利
“720万元!这是一季度满负荷生产的奖励资金,创了历史新高!”拿着银行到账凭证,39家规上工业企业的负责人难掩喜悦。这笔“真金白银”的背后,是邓州市工信局让政策红利精准落地的努力。
政策落地,干部先行。通过系统化培训,全市包联干部从“政策门外汉”变身“服务多面手”,上半年累计为企业解读政策120余场,帮助136家企业匹配到适用政策。
资金活水注入,发展动力澎湃。除了720万元的满负荷生产奖励,方正彩印的50万元智能场景奖励资金已用于设备升级,星光制造、星光机电申报的400余万元省级专项资金,将助力企业攻克关键技术。这些资金如同“及时雨”,不仅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更传递出政府支持发展的坚定信号。②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