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玉柱
书斋里读唐诗,读得唇齿生香心摇神荡之时,魂灵便离窍而去,在溪山云海恋恋不归。“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流涧含轻雨,穿山踏乱云”,那境界那情韵,该是怎的让人销魂啊!
我曾在山菊吐芳枫叶如丹的时节,与几位文人高士去西峡老界岭看云,在有声有色的唐诗里,醉了个酣畅。
车一出县城,便驶入画中。盘山公路,被密密林海挤成了窄窄一线。车儿左弯右拐,眼前景物便俯仰百变。心想,成语中说的“山阴道上,目不暇接”的景象,大概就是这样的了。更让人爱怜的,是云和溪。一路行来,任你千回百折,那云儿缕缕团团,上下翻飞,总不忍离去;那溪声更如敲琴碰珠,音韵袅袅,不绝于耳。
入山越深,景物愈佳。猛然间,觉得凉意袭人,空翠湿衣。放眼望去,只见万山浮动,天地融融。少顷,腾云似涌烟,密雨如散丝,原来的绵屏翠嶂,化成了一幅酣畅淋漓的水墨大写意。如梦如幻中,一时竟不知身在何处,我为何物了。
登上老界岭,恰雨住天晴。脚下,群峰罗列,如躬身而拜。看那山岚云气,仍搓棉扯絮一般,在深不可测的谷底腾挪变化。如蛟龙闹海,如羊群过坡,如仙子宴饮,如顽童逗乐。奇的是那万千生灵,说有便有,说无又无,亦真亦幻,亦实亦虚,来,不知打何处来,去,不知向何处去。让人望而生畏的惊雷飞电、险山大壑,在它们却百无禁忌,视若儿戏一般。这使我顿感造化之神奇和人力的微小。我们常常得意于“人定胜天”“巧夺天工”的壮举,岂不知人工天可代,天工人不如。诗仙李白早在千年前就悟出了“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的真谛。历数人类引以为荣的万年物事,所谓“胜天”云云,充其量不过是循自然规律而行的结果罢了。
遥思遐想间,又见白茫茫一片云烟,从谷底升腾而起,一刹那便把远处的重峦叠嶂遮得了无踪迹,只剩眼前峭壁如削,突兀而立,更见雄浑厚重。当我惊叹于这天神布景、瞬息万态之际,却见身旁的山花野树闲适如故,只管悠然吐绿、自在散芳,对这沧海桑田的变化,流露出一种司空见惯的淡然。此刻,我不禁为人世间因芥豆之争而伤肝裂胆的鼠肚鸡肠感到卑俗和渺小了。我记起了杜甫的诗:“日月笼中鸟,乾坤水上萍。”想那茫茫广宇中,连我们视为万古不变的日月乾坤尚且如鸟如萍,那么,我们这些来去匆匆的肉身凡胎,又算是什么呢?
老界岭看云,我领受了大自然的恩赐。③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