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飞
“每到下雨天,这里就泥泞不堪,泥浆流到马路上,路过时不小心就被溅上泥点。”近日,有市民向本报反映,市城区建业森林半岛附近的信臣路、农运路段,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的绿化区域现状不佳,裸露的黄土高于地面,与周边整洁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一到下雨天更是泥汤遍布,影响城市美观。 9月16日上午,记者实地走访看到,这片位于人行道核心区域的绿化用地,土层明显高于两侧的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形成了“高凸”地形。区域内的绿化状况堪忧,仅有小部分区域还有着稀疏的绿植;而更多区域的草坪已完全退化,露出了棕褐色的土,部分地面还布满了较深的车辙印。显然,这里已被不少居民当作临时停车场,碾压后的土层变得高低不平,形成多处凹陷,与旁边平整干净的人行道形成刺眼反差。 “前几年为了增加绿化,这里的树间地砖全被清除,改成了绿化区。”居住在附近小区的市民张女士回忆,改造初期草坪长势还算茂盛,可没过多久,绿植就开始慢慢枯萎,黄土逐渐裸露。在附近摆摊的王先生也说:“之前有工作人员来补种过草坪,可没多久新种的草坪因为缺水枯了,加上总有机动车开进来碾压,好好的绿化区就成了现在这副模样。” 而最让居民头疼的,莫过于下雨天。负责该路段清洁的环卫工人告诉记者,每逢降雨,裸露的黄土变成泥浆,由于绿化区土层高于路面,泥浆直接流到旁边的机动车道上,在路面形成深色的“泥带”,“骑车经过的人稍不注意,就会被过往车辆溅起的泥浆弄脏衣服,步行的人也得小心翼翼绕着走,生怕踩进泥坑。我们在清扫这些路段时,需要用洒水车来冲洗地面。” “人行道砖换成绿化带,土层垫这么高,又没装挡水设施,存不住水怎么种树养草?”部分居民对这片绿化区域的改造合理性提出了疑问。一市民直言,其他地方的绿化区会做微地形,或者加装挡水沿,避免雨水外流。另一位居民也表示,如今这片绿化区不仅没发挥生态作用,还成了麻烦,晴天起风时黄土扬尘,雨天时泥泞满地,“还不如恢复成硬化路面,既方便通行,又能解决停车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于这片绿化区的监管,周边居民迫切希望相关部门能实地调研,加强后续管护力度,确保草坪能存活并发挥绿化作用;若不适合绿化,则希望尽快恢复硬化路面,方便百姓日常通行,让居住在此的市民不再为环境问题闹心。对此问题,记者也将持续关注报道。③4
曝光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