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南阳晚报

“会长说事”立新规 村民省钱又省心

日期:09-16
字号:
版面:第W3版:综合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张玲 全媒体记者 谭亚廷

通讯员 贾小凯

初秋的清晨,微风拂面,凉爽惬意。在镇平县曲屯镇曲屯村,红白理事会会长苏洪国正和乡亲们围坐在一起商量事。

“咱立个新规矩……”苏洪国拿着手里的倡议书,语气诚恳而坚定:“彩礼往上数,不超过6万元,低于3万元更好,不是小气,是要让喜事回归喜事,让年轻人轻松一点儿,让咱们的日子实在一点儿。”这番接地气的话引得村民频频点头称赞。

在曲屯村,村红白理事会的“会长说事”没有固定时间、不设专门会场。文化广场旁的长凳上、村口大树下的石凳边,甚至乡亲家的院子里,随时都可能成为会长和村民拉家常、议规矩、倡新风的“微课堂”。这一流动的、接地气的对话方式,正悄然推动该村乡风文明建设走向深入。

过去,曲屯村曾与大多数乡村一样,都有红白事大操大办、人情攀比加剧的困扰。高价彩礼、豪华宴席和沉重份子钱,不仅掏空了村民的“钱袋子”,更压垮了淳朴的乡风。为改变这一状况,该村红白理事会主动作为,会长苏洪国以“会长说事”这一形式,深入村民中间,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的新风尚。

如今,走进曲屯村,文明乡风扑面而来。曾经动辄二三十桌的豪华宴席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文化广场上简约温馨的婚礼仪式;曾经18.8万元的彩礼消失了,不超过6万元的低彩礼、零彩礼成为新时尚;曾经令人发愁的人情债不见了,200元封顶的份子钱让邻里关系更加轻松。据统计,自推行新规以来,村民红白事平均支出下降65%,户均年人情往来支出减少3000余元。村民将省下的资金用于发展烟叶、甜叶菊、玄参等特色种植,增加了收入。全村形成了不比排场比文明、不比彩礼比家风的新氛围,被评为县级文明村镇。

“会长说事”虽关注的多是家长里短、芝麻小事,却撬动了乡村文明的大变革。它通过随时随地、接地气的方式,把文明乡风建设转化为村民自觉行动,探索出组织引导、群众主体、文化浸润、常态长效的乡风转变路径。

如今在曲屯村,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已成为乡村振兴最亮丽的底色,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这个曾经的普通村庄,正以其独特的“会长说事”模式,书写着新时代乡村文明建设的生动篇章。③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