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中医院独山院区康复科接诊了一批特殊的患者——他们年龄大多在50岁上下,主诉都是肩部疼痛和活动受限。该院专家王璠提醒,随着季节变化,肩周炎进入高发期,中老年人群需格外警惕。
肩周炎,俗称“五十肩”“冻结肩”,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常见病症。其发病与年龄增长、组织退变密切相关,也与寒冷刺激、既往损伤、慢性劳损等因素有关。专家指出,秋季天气转凉,人体血液循环减缓,肩关节周围组织血液供应减少,如再受风寒侵袭,极易诱发或加重症状。
“很多患者最初只是觉得肩部有些酸胀,夜间偶尔疼痛,若不及时干预,几个月内就可能发展为抬臂困难、穿衣梳头都受限的状态。”市中医院独山院区康复科专家介绍,肩周炎的典型症状包括:静止痛(尤其夜间加重)、主动与被动活动均受限、局部压痛明显以及畏寒怕冷。病情发展通常经历疼痛期、冻结期和缓解期三个阶段,全程可能持续1至2年。
针对肩周炎的防治,专家提出了“防重于治,科学康复”的原则。
防寒保暖是关键。秋季早晚凉意明显,应注意肩部保暖,睡眠时避免肩部外露,雨天及时添衣。既往有肩部损伤者更需注意防护。
循序渐进开展康复训练。在疼痛可耐受范围内,建议进行以下练习:
毛巾操:长80厘米的毛巾放于身后,双手握住毛巾两端,用健康手臂将患侧向上拉以使其伸展,每天10~20次。
爬墙运动:面对墙壁,双手沿墙向上爬,随着训练的进行,逐渐增加双手爬墙的高度,这样可以有效锻炼肩部的上举能力。
斜挎拉伸:用健康手臂将患侧抬起,将其拉到身体对侧,施加压力以拉伸患侧肩膀,每次持续15~20秒,每天10~20次。
摆臂练习:躯体前屈,放松肩关节周围的肌腱,然后做摆动练习,促进肩部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
切记避开康复“雷区”。应避免提重物、突然发力等加重肩部负担的行为;减少篮球、羽毛球等需要大幅度挥臂的运动;伏案工作者需定时活动肩颈,避免长期保持固定姿势。
专家特别强调,虽然肩周炎有自愈倾向,但若不进行规范治疗和科学锻炼,可能遗留长期功能障碍。如肩部疼痛持续两周不缓解或逐渐加重,应及时就医,通过物理治疗、中医药疗法等综合手段干预,绝大多数患者都能恢复肩部功能,重返健康生活。
这个秋天,让我们从保暖和适度活动开始,守护肩部健康,远离“五十肩”的困扰。③6
(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