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于晓霞 文/图
抗战期间,南阳大地涌现出了大批血洒疆场、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他们用自己的生命,点燃了胜利的希望,自己却长眠在这片深爱着的土地。宛南抗日游击队大队长许子和,就是这样一位令人敬仰的抗日英烈。9月1日下午,记者来到许子和的家乡—宛城区溧河街道夏营村程胡庄,随其外孙张敏一同探访英雄墓地,重温当年许子和保卫家乡、抗日杀敌的英勇事迹。
黎明之前,他壮烈殉国
出城沿南新路南行约10公里,就到了抗日英烈许子和的家乡——程胡庄。村西郁郁葱葱的田野间,掩映着一块墓地,许子和烈士就长眠于此。墓前静静矗立的那块“南阳许烈士子和抗日殉国纪念碑”,还在向世人讲述着他当年奋勇当先、浴血杀敌的英雄事迹。
许子和,名文忠,字子和,1909年出生于南阳县溧河乡程胡庄,即今日的宛城区溧河街道夏营村程胡庄。他自幼学文习武,青年时受进步思想影响,加入爱国将领冯玉祥部当兵,因骁勇善战,很快被提拔为排长。
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后,许子和受党组织派遣,同其妹夫(中共地下党员)张树廉一起回到南阳,在家乡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他们创办“抗日战地话剧团”,教唱抗日歌曲,排演《放下你的鞭子》《卢沟桥的枪声》等剧目,激发当地群众的抗敌意识和爱国热情,并多次筹粮筹武器装备支援前线。
1945年春,日军侵占南阳。眼看着家乡沦陷、乡邻被欺凌被杀害,许子和联系当地抗日义士李宏合、陈金福、许文举等人,发展队员百余人,成立“宛南抗日游击队”,被选为大队长。他率队在敌后袭扰日军,保卫家乡。
同年4月14日(农历三月初三)上午,一小股日军窜至当地玉皇庙附近,四处抢掠。许子和得知消息后,立即开会决定一面集合游击队员赶赴玉皇庙,一面派人与驻扎在附近的主力部队联系,由该连担任主攻,游击队配合作战。战斗打响后,许子和在队前高喊“不想当亡国奴的上”,带头冲向前去。激战中他左腕受伤,仍不顾伤痛继续杀敌,不幸又身中数弹,壮烈殉国。
“枪声未息,噩耗传来,始而悲壮士之不返……”许子和的牺牲,更加激发了游击队员的抗日之志和周围民众的热血,一些地方武装也纷纷加入战斗,奋勇杀敌。至下午5时,这股日军被全部歼灭。
许子和牺牲数月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但遗憾的是,抗战胜利的欢呼声,他却再也听不到了……
抗日英烈,他榜上有名
党和政府没有忘记那些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先后在《南阳县志》《南阳历代名人》《山河不容践踏》等为许子和立传,许子和的英雄事迹也在民间广泛流传。
“马上就要胜利了,外公却走了,留给家人深深的遗憾。”72岁的张敏告诉记者,母亲许嘉惠是外公唯一的女儿,当时年仅17岁。母亲一生思念着外公,90多岁还时常低唱《游击队之歌》,这是当年外公和游击队员们经常唱的,母亲在耳濡目染中学会了,至死也不会忘。
2015年,一张由民政部正式颁发的烈士证书,发放到许嘉惠老人手里。此时,距离许子和牺牲,已经过去了整整70年。
2020年9月,第三批国家级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公布,许子和名列其中。
“外公被评为烈士,并入选第三批国家级著名抗日英烈名录,这是国家对他的肯定和赞扬。我们全家都感到激动和自豪。”张敏说,特别是母亲,每每想念外公了,就会拿出烈士证书一遍遍地看。
没有遗忘许子和的,不只是他的亲人们,还有家乡的人民。
在程胡庄,提起许子和抗日杀敌的英勇事迹,乡亲们无人不知,无不感到自豪,都称赞他“是一个侠肝义胆的大英雄”“是我们整个家族、整个村子的荣耀。”
英雄“不老”,故事永流传
在张敏的手机相册里,保存着一张珍贵的外公画像。画像上的许子和,永远那么“年轻”。
“外公一生没有留下照片,母亲做梦都想再见外公一面。”张敏介绍,母亲老年后愈发思念外公,总念叨着要是有一张照片再看看外公就好了。后来,在爱心人士帮助下,母亲竟真的圆了这个梦。
2021年5月,一张复原许子和的画像被送到了许嘉惠的手中。这是在南阳文化遗产保护公益团队领队乔治邦等帮助下,经过许嘉惠对父亲的特征口述,由方城画家韩灿煨几经修改绘出的许子和画像。
“母亲说,画像很像外公,就是她记忆里的样子。”张敏说,那天,抱着这张等了76年才等来的画像,年过九旬的母亲瞬间哭得像个孩子一样。
2022年10月,许嘉惠老人临终前,叮嘱儿子张敏:烈士证留给儿孙,父亲的画像伴她一起走……
80年时光荏苒,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许子和长眠于家乡的土地上,见证着南阳大地日新月异的变化,他和众多烈士的英勇事迹也将通过文字、代代口述,永远地流传下去。③4
张敏敬献鲜花,致敬外公
许子和的烈士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