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蔡丹青)“这公厕不仅干净整洁,还有不少贴心设计,完全颠覆了过去的印象。”在市城区三里桥市场的智能公厕外,市民的赞叹声道出了城市公共服务升级的民生获得感。这座焕然一新的公厕,是卧龙区创新“以商养厕”模式、破解“如厕难”的生动实践缩影。
近年来,为响应我市关于中心城区老旧公厕提升改造的要求,卧龙区由区城管局牵头,率先探索“以商养厕”的可持续发展路径,通过公开招投标引入社会资本,今年5月9日,南阳颐圆智慧城市科技有限公司中标承建首批50座公厕的示范性改造项目。项目由企业全额投资,改造验收合格后移交企业运营维护,企业通过室外广告等合规渠道获取收益,形成“建设有主体、运维有保障、收益有来源”的良性循环,为公共服务市场化运作提供了“卧龙方案”。
截至今年8月,卧龙区已有20座公厕完成升级改造并投入使用。昔日“脏乱差”“设施旧”的老旧公厕彻底“改头换面”,取而代之的是清洁明亮、功能完善的智能化新公厕。更值得关注的是,这批智能公厕纳入了大数据监控管理平台,实时掌握厕位使用、故障维护、清洁状况及市民满意度等动态信息,让管理从“粗放式”转向“精细化”,确保服务质量不打折扣。③6
邓州市刘集镇
移风易俗树新风
本报记者 张飞 通讯员 齐乐
“以前办酒席讲排场、比阔气,不仅劳心劳力,还得借钱撑面子。现在村里有了红白理事会,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大家心里都轻松多了!”近日,邓州市刘集镇余家村村民余学法看着刚张贴的《村规民约》,不停地对村里的移风易俗工作点赞。
为培育文明乡风,刘集镇成立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引导各村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修订村规民约。将“反对铺张浪费、拒绝大操大办”“厚养薄葬、孝老爱亲”等内容纳入新村规民约的同时,明确了红白喜事的操办流程、标准和责任,为村民提供清晰的指引。与此同时,组织各村建立由村干部、老党员、乡贤等构成的红白理事会。理事会成员全程参与到村民的婚丧嫁娶事宜监督工作中,从源头上遏制铺张浪费现象,有力推动了移风易俗工作的深入开展。
同时,刘集镇组织党员干部、返乡大学生和志愿者成立“移风易俗宣传志愿服务队”,宣传人员带着村规民约宣传单、典型案例手册等材料,走进田间地头、深入农家院落,用通俗易懂的方言,细致讲解红白喜事操办标准、彩礼限额、厚养薄葬等政策,让村民们听得进、弄得懂。③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