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 姚景 时下,游泳是不少人喜欢的运动,户外玩水人群也在不断增多,由玩水引发的溺水悲剧时有发生。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预防溺水?溺水后又该如何自救?如何营救溺水者?昨日,记者采访市预防溺水协会有关人士,水域救援专家介绍了一些防溺水安全知识,希望市民朋友牢记。
远离野外“野泳”
高温天气,清澈的河流、湖泊、水库充满了诱惑,却也隐藏着致命的危机,是溺水事故的“隐形杀手”。
野外水域水流复杂,河流、水库等水下可能有暗流、漩涡,人一旦被卷入,很难挣脱。水底状况不明,水底可能有水草、淤泥、礁石、废弃渔网等。水草会缠住手脚,淤泥会让人陷进去无法自拔,礁石容易撞伤人。水温温差大,表面水温适宜,但深层水温可能很低,下水后容易导致抽筋、体力不支。野外水域通常没有救生员,也缺乏救援设备,一旦发生意外,很难得到及时救助。
为了生命安全,应拒绝“野泳”,不到野外池塘、河流、水库、深潭、工地水坑等危险水域游泳。不盲目探险,不单独或结伴到未开发、无安全保障的水域游玩、探险。游泳请到有资质、有救生员、设施完善的正规游泳馆。
学会自救互救
掌握正确的自救和互救方法,关键时刻能挽救生命。
万一自己溺水了怎么办?保持冷静,不要惊慌,惊慌会消耗体力,加速下沉。尝试仰漂,身体放松,头部向后仰,使口鼻露出水面,用嘴呼吸,等待救援。也可以尝试甩掉鞋子和身上的重物,但不要脱掉衣服,衣服能产生一定的浮力。寻找漂浮物,观察周围有没有木板、树枝、空塑料瓶等漂浮物,尽力抓住。合理呼救,当头部露出水面后,用口呼气,鼻子吸气,大声呼救,但不要浪费体力狂喊。如果小腿抽筋,不要惊慌,用手握住抽筋一侧的脚趾,用力向自身方向拉,同时用另一手向下压膝盖,使腿伸直。
发现他人溺水怎么办?立即大声呼救,第一时间向周围的大人求救,及时拨打110、120电话。未成年人没有足够的能力下水救人,切勿盲目下水,贸然下水很可能导致自身也发生危险。在周围寻找竹竿、长树枝、绳子、泡沫板、空塑料桶、救生圈等可以抛给溺水者的物品;将竹竿、树枝等伸向溺水者,让其抓住,然后将其拉向岸边;施救时要确保自己站稳,或趴在地上,防止被拉入水中;抛掷漂浮物,将救生圈、泡沫板、空塑料桶等抛向溺水者,让其借助漂浮物等待救援。③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