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南阳晚报

19年步履不停守护城市颜值

日期:08-22
字号:
版面:第W6版:南阳社会       上一篇    下一篇

李敬武在路边捡拾垃圾

本报记者 李辉 文/图

每到傍晚时分,在市城区光武大道东段,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一手拿长夹,一手拎编织袋,专注地搜寻着路面上、草坪里的“不和谐音符”。他叫李敬武,今年79岁。这个简单的动作,他已坚持了整整19年。

8月20日18时许,酷热未消。在光武大道与申伯大道交叉口,记者见到了正在忙碌的李敬武。汗珠从他额角滑落,但老人的动作却一丝不苟,一个烟头、一片纸屑、一个塑料袋都逃不过他的眼睛,被精准地夹起收入袋中。

“大爷,天这么热,您这么大年纪了,怎么还出来拾垃圾?”记者问道。“习惯啦!”李敬武笑得爽朗,“捡干净了,看着得劲儿,心里更得劲儿!”

他的电动三轮车,就是一个移动的“工作站”,里面整齐地放着两套工具:两个垃圾夹,两个编织袋。“每天出来溜达一圈,边散步边捡路边的垃圾,捡满一袋就回家,倒进小区的垃圾箱里。就当锻炼身体了,挺好!”

这份“习惯”的种子,早在1965年就已种下。那时,李敬武在省第七技工学校上学,国家号召学习雷锋,他成了学雷锋积极分子。1986年,他调入南阳市第一中学工作,将爱干净的习惯也带到了校园,看见垃圾就随手捡起,成为校园里无声的“美容师”。

2006年,李敬武退休。闲下来的他反而将这份“兼职”变成了“主业”。从光武大道、建设路,到白河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解放广场、人民公园……他的足迹遍布半座城。一把长夹,不仅清洁了道路,更擦亮了文明的窗口。

在他的感染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义务清理捡拾垃圾的行列。如今,他们已组成一支近40人的“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成员多是70岁左右的老人,最小的也有40多岁。这些默默奉献的志愿者,自发当起“城市美容师”,用点滴行动守护着美丽家园,让文明和清洁体现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队伍壮大了,行动也升级了。李敬武说,除了捡拾垃圾净化环境,他们还去“爱心粥”店义务干活,有的帮忙运送蔬菜,有的切菜、打杂;他们还去敬老院为老人们做按摩、洗脚、聊天……如今,李敬武的老伴儿,也成了他最坚定的战友。“天不热时,俺俩就一块儿出来,一边散步一边就把活儿干了。”李敬武说。

如今,每周日上午,这群身着红马甲的银发志愿者一起上街捡拾垃圾的场景,成为城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正如一位市民的感叹:“他们这个年龄,本可在家安享清福,却选择出来发光发热。他们捡起的是垃圾,净化的却是我们的环境和心灵。他们是真正的‘净化地球的卫士’,值得每一位市民尊重、称赞和学习。”③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