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南阳晚报

考上大学 村里有奖

日期:08-22
字号:
版面:第W3版:汇聚力量 爱心助学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张玲 通讯员 谭亚廷 贾小凯

8月20日,镇平县曲屯镇曲屯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热闹非凡,一场别开生面的“金秋助学·圆梦起航”助学金发放活动正在举行。 活动现场,17名准大学生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朝气与对未来的憧憬。他们中,有两名学子被武汉大学和中山大学录取,7名学子考入一本院校,8名学子考入二本院校。 “我们村连续3年为考上大学的学子发放助学金。”曲屯村党支部书记贺洪江表示,在本土爱心企业的支持下,本次活动不仅为2025届准大学生们送上了祝福,更在乡村吹起一股“重教兴学、简办宴席”的文明新风。 “拿到这笔助学金,比摆十桌宴席更让我骄傲!”考入武汉大学的时永琦作为学生代表发言时说。这个从田埂上走出的姑娘说,小时候总见大人们为升学宴的排场发愁,如今村里用助学仪式代替升学宴,既减轻了家庭负担,又让她感受到了全村人对知识的尊重。“这份来自家乡企业和乡亲们的温暖,会让我更加努力学习,将来一定学有所成,回报这片养育我的土地。” 在现场,爱心企业家代表杨林波的话朴实而真挚:“我们是土生土长的曲屯人,深知农村孩子考大学不容易。企业赚钱了,就该为家乡做实事。看着孩子们一个个有出息,比啥都强。”他的话音刚落,现场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不少村民拿出手机记录下这暖心的瞬间,发到家族群里,大家纷纷感慨道:“现在村里的风气越来越好,不比吃喝比学习,这才是真光荣。” “‘不比吃穿比学习,不比物质比精神’成为村民教育孩子们的座右铭。”贺洪江告诉记者,曲屯村共有户籍人口4027人,近10年来共有大学生458名,其中本科生215名,更有47名学子考上研究生。村里始终将教育视为发展的根本,通过营造勤学氛围、鼓励优秀学子、建立助学机制等一系列务实举措,为一代代学子铺就成才之路。这些学子毕业后少数留在大城市发展,大部分人回到了基层工作,成为教师、医生、公务员、乡村振兴技术人员等,这批从农村走出的孩子又回到农村建设农村。 如今,南阳恒茂水泥制品有限公司、南阳仲景实业有限公司、镇平大正房地产有限公司、天天福超市、南阳创玺实业公司等本土企业每年都会主动拿出一笔钱注入曲屯村助学基金,不仅为大学生们发放数万元助学金,还贴心准备了包含行李箱、家乡特产的“行囊礼包”,这场持续3年的助学行动,不仅为即将踏入大学校园的学子们送上了“及时雨”般的温暖与动力,更以实际行动激励他们珍惜求学机会、在新征程上奋发向上。如今,“重教兴学、崇尚求知”的理念已在曲屯村落地生根,重视教育的良好村风正通过点滴实践代代相传。③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