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南阳晚报

揭开“神同步”成长密码

日期:08-14
字号:
版面:第W3版:综合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张玲

656分!当2025年高考成绩揭晓的那一刻,淅川李宸宇和李峻宇这对双胞胎兄弟盯着屏幕上完全相同的分数,不约而同地笑了。 这份令人惊叹的“神同步”并非偶然——从小学到高中始终同班共读,小升初考试同分,中考总分仅差5分,如今高考成绩分毫不差,而且化学、物理单科成绩都只差1分。17年的成长轨迹里,兄弟俩用与生俱来的默契与后天的执着,书写了一段陪伴、竞争与成长的温暖故事。

成长中的默契

从小学入学第一天李宸宇和李峻宇被幸运地分到同一个班级开始,他俩的校园生活就紧紧绑定在了一起。课堂上,两人常常同时举手,站起来后也总能给出大同小异的解题步骤;课后讨论难题时,两人思想碰撞,总能快速找到突破口。这份默契在学科偏好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兄弟俩对数学、物理有着近乎相同的热爱,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公式推导和解题思路,无声地印证着他们共同的兴趣轨迹。 “他们就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连解题思路都几乎一模一样。”淅川县九重镇第一初级中学班主任祁文丽至今对这对兄弟的课堂表现记忆犹新。 升入淅川县第一高级中学后,两人依然是形影不离的同班同学。在班主任杨平眼中,这对兄弟就是“勤奋的代名词”。“备战高考的日子里,他们总能抓住一切可利用的碎片时间学习。教室的座位上、走廊的拐角处、操场边的石凳上,经常能看到他们一起学习的身影。”杨平回忆,兄弟俩的课本边缘因被反复翻阅卷了边,笔记本上写满了各种补充知识点,“那种对知识的专注和执着劲儿,真是很多同学学习的榜样。”

竞争下的守护

“我们俩从小就有个约定,要一起进步、共同优秀。”李宸宇笑着说起兄弟俩的成长约定。这份约定让他们有了独特的相处模式——既有暗中较劲的良性竞争,更有彼此支撑的温暖守护。兄弟俩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生动诠释了这种关系:“又怕兄弟超过我,又怕兄弟考不好!” 为了追上对方的脚步,他们把课本翻得“破烂不堪”,错题本上仔细标注着彼此的思路补充和解题技巧;遇到难题时,只要一人思路卡住,另一人就会主动分享想法,直到两人都完全弄懂才肯罢休。父亲李旭东记得,小时候老大偶尔不小心惹哭老二,当父母批评老大时,老二就会立刻跑过来护着哥哥:“不怪哥哥,是我自己不小心。”这种从小到大培养起来的深厚感情,让竞争始终带着温暖的底色。 课余时间里,兄弟俩的步调也总是一致。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校的乒乓球台旁总有他们对打的身影;中学,晚自习结束后围着操场跑上两三公里,成了两人放松身心、交流心事的固定方式。“一起学习,一起运动,一起长大,这样的感觉挺好。”李峻宇笑着说。

家庭里的滋养

在父母眼中,兄弟俩的成长从来不是“逼出来的”,而是在宽松的环境中自然“长出来的”。“从二年级开始,我们就选择对他们‘放手’了,让他们学会自主管理。”母亲王丰瑞笑着说,老师布置的背诵任务,兄弟俩会互相检查、彼此监督完成;给他们的零花钱,两人从不乱花,攒到一定数额就会一起跑到书店,买回一堆辅导书和科普读物。 自律早已成为兄弟俩刻在骨子里的习惯。家长不在家时,想看电视得先打电话向父母请示,约定好看半小时,时间一到两人就会主动关机;课堂上专注,老师讲的每一个知识点都不放过。“老师、家长的督促,远不如孩子自己想学来得有效。”李旭东深有感触地说,兄弟俩从不上校外辅导班,凭借高效的课堂效率和课后的刻苦努力,始终保持着优异成绩。 知道高考成绩后,兄弟俩对未来作好了规划,他们共同选择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又双双被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工科试验班录取。“首先要在大学里学好专业知识,打牢基础,然后一起考研,争取再考到同一所学校。”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出心中的目标,眼里闪烁着期待的光芒。电气自动化、软件工程是两人共同感兴趣的专业方向,这份默契,与他们从小对数理学科的热爱一脉相承。 17年的形影不离,从青涩懵懂到渐显成熟,李宸宇和李峻宇的故事里,藏着成长的密码:最好的陪伴是携手同行、共同进步;最持久的动力是发自内心的内在驱动;而最珍贵的默契,是走过漫长岁月仍愿携手同行的温暖。③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