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呼声”二维码 本报记者 王蕾
文明实践精准发力,移风易俗深入人心。自本报开设“倡树新风邀你参与”专题以来,持续受到广大市民朋友及网友的关注。连日来,大家纷纷拨打热线电话或发送邮件参与话题讨论,为南阳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出谋划策、推荐典型、分享体悟。 “以前办丧事要请戏班、摆酒席,光烟酒钱就花掉半年积蓄。现在有了‘板凳会’,倡导白事简办喜事新办,流程简化了,花费变少了,既省钱又省心。”西峡县军马河镇鱼库村的村民来电感慨,今年以来,军马河镇创新宣传方式,摒弃传统刻板的宣讲模式,将“板凳会”打造成推动移风易俗的重要阵地。在村民常聚集的便民超市门口、广场等场所,不设主席台、不用讲话稿,由村干部、镇人大代表等与村民围坐在一起,面对面拉家常,讲解移风易俗的好处。这种接地气的宣传方式,不仅拉近了干群关系,也让移风易俗理念深入人心。 社旗县饶良镇的青年志愿者小李来信说,8月4日,饶良镇移风易俗知识培训会火热开场,各村红白理事会骨干、“红娘”“大照”等操办红白事务的关键人员齐聚一堂,共同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深刻认识到自身在引领乡风文明中的责任,纷纷表示要成为抵制陈规陋习的先行者,积极倡导并践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以务实行动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质增效。 “通过文艺会演与政策宣传相结合的形式,既缅怀革命先烈、致敬现役军人与退役军人,又将移风易俗理念融入群众文化生活,为全镇群众献上了一场兼具思想性与观赏性的文化盛宴。”内乡县王店镇的赵林留言表示,日前在镇政府广场举办的主题活动上,她看到广场两侧的移风易俗宣传展板前围满了村民,大家主动向工作人员咨询移风易俗相关政策,这就是可喜的变化,说明人们的文明理念在悄然改变。 网友“平安喜乐”留言表示,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移风易俗是深化精神文明建设、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有效载体。他建议,积极深入农村、社区、学校、企业等开展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活动。在农村,举办“移风易俗文化大集”,通过戏曲表演、民俗展览、知识问答等形式,将文明理念融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在学校,组织移风易俗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征文活动等,从小培养学生的文明意识与良好品德。通过这些多元化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移风易俗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与支持率。 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离不开你我他的共同参与,市民可通过热线电话0377-63296666、电子邮箱nyrbsqgb@163.com或“群众呼声”微信二维码参与话题讨论。让我们一起行动,献策献力,引领乡风文明落地开花,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动能、文明力量,共建南阳新风习习、文明和谐的幸福家园。③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