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架起“连心桥” 抗旱保秋解民忧
日期:08-06
本报记者 李辉 通讯员 李征
“老乡,您好,这里是博望镇政府热线办,您反映的渠道放水量小,秋庄稼得不到及时浇灌问题,镇里已协调相关部门加大放水量,现在您的玉米地浇上水了吧?”“俺家的5亩多玉米地已经全部浇完水,太感谢了……”8月3日,方城县博望镇郭街村赵大娘接到镇政府热线办的回访电话,连声道谢。
近期,干旱天气造成土壤缺墒,博望镇部分秋作物得不到及时浇灌,出现卷叶、枯黄现象。博望镇政府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清清的渠水流进灌区群众的农田里。前期,由于放水量不够大,地处下游的郭街、秦王庙、姜庄等村的秋庄稼浇灌进度缓慢。赵大娘随即拨打了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以下简称市12345热线)反映情况。
针对近期涉干旱类问题的群众诉求,市12345热线依托大数据分析平台,进行分类汇总,形成“即接即办、专项办理”工单。针对赵大娘反映的情况,市12345热线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交办至博望镇政府热线办。
博望镇政府高度重视,当即再次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请求鸭河口水库加大放水流量。7月26日,通往博望镇的鸭东干渠一分干渠及6条支渠节水闸全部开启,满渠的清水昼夜不息地流进干旱的农田,旱情得到有效缓解。在协调相关部门放水、开动机电井抽水浇地的同时,博望镇政府工作人员下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农民解决抗旱中遇到的难题。
看着一渠清水浸润着田地,群众的脸上乐开了花。这潺潺渠水不仅是解旱的甘露,更是连接干群的“连心桥”。从一通热线电话的焦急求助,到满渠清水及时抵达,生动诠释了这条热线和它所连接的政府服务“民有所呼、我必有应”的担当。汩汩清水浇灌的是来日可期的丰收画卷,更映照着基层治理的效能与温度,稳稳托起了群众的“粮袋子”。③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