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南阳晚报

今夏,南阳为何这么热?

日期:08-06
字号:
版面:第W5版:特别报道       上一篇    下一篇

施放探空气球 气温就在这里进行观测 维护气象雷达

本报记者 李金玺 周梦 文/图

连日来,南阳大地被高温牢牢“掌控”,酷热难耐成为市民生活的常态。今年夏天,为什么这么热?为什么天气预报温度比实际感受温度低?最高气温如何采集?昨日,记者带着疑问走进南阳国家基本气象站,揭开气象观测背后的故事,探寻温度、雨量、风速等数据的采集奥秘,以及气象观测员不变的初心与担当。

精密观测 奏响气象“采集曲”

南阳国家基本气象站位于卧龙区谢庄镇姚庄村,地理位置开阔,远离城市喧嚣与干扰,宛如一座宁静的“气象堡垒”。在这里,综合气象探测高级工程师张雪玲带着记者开启了气象数据采集的探秘之旅。

在地面气象观测场,各种各样的气象采集设备在场地内按照一定规律布设,它们或深埋地下,或竖立在场地中,井然有序又互不影响。场地正中央,三个不锈钢外壳的翻斗式雨量计静静伫立。它的工作原理十分巧妙,每当接收到0.1毫米的降雨,翻斗就会翻转一次,通过计数来精确测量降雨量。“别小看这个小小的翻斗,它能精准捕捉每一滴雨水,为我们提供降雨的第一手资料,是监测雨情的‘忠诚卫士’。”张雪玲说。

此外,地温传感器、草温传感器等设备各司其职,从草层到地下不同深度,全方位监测温度变化,为农业生产、气候研究等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撑。张雪玲介绍,南阳国家基本气象站目前已建成由地基、空基、天基观测系统组成的气象立体监测网,是河南省3个肩负探空业务的气象站点之一。

据悉,2005年,南阳国家基本气象站进入半自动化观测,2020年,地面气象观测全面进入自动化。气象站不仅承担着地面气象观测任务,还涵盖农业气象、高空气象等多领域观测,其数据对全省乃至全国的气象分析都具有重要意义。自1952年建站以来,历经多次设备更新与技术升级,如今已构建起一套完备、先进的气象监测体系。

初心不改

铸就气象“坚守魂”

尽管如今气象设备已高度现代化,但在综合气象探测高级工程师祝晓红看来,人的责任心永远是气象工作的核心。祝晓红自1995年走出校园就投身于南阳气象站工作,见证了气象事业的巨大变迁,也深刻体会到气象人坚守岗位的不易。

在过去,气象观测工作十分辛苦,需要三班倒,观测员每小时都要记录一次数据,无论白天黑夜、严寒酷暑,一刻都不能松懈。祝晓红回忆道:“尤其是在90年代末,设备远不如现在先进,很多工作都依赖人工。有一次南阳遭遇极端冰雹天气,别人都往屋里跑,我们气象观测员却毫不犹豫地往外冲,只为采集到最大冰雹的直径、重量等数据。”

如今,自动观测设备大幅减轻了观测员的工作量,但祝晓红和同事们的责任心丝毫未减。每天,他们依旧会认真检查设备运行状况,仔细核对自动采集的数据,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数据准确性的细节。“设备虽然先进了,但气象工作的严谨性和对责任的要求不会变,我们要对每一个数据负责,对公众负责。”祝晓红坚定地说。

持续高温 听听专家怎么说

据气象资料统计,7月以来全市平均气温达30.4℃,较常年同期偏高3.4℃,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高值。其中7月25日至8月5日,我市连续12天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在此期间,市气象台连续12天发布高温预警信号。

今年夏天,为什么热成这样?据气象专家解答,天热的主要原因要从全球气候系统说起。今年极端高温的一个重要背景是拉尼娜现象的“后遗症”。拉尼娜期间,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偏低,会导致全球大气环流结构发生变化。而在拉尼娜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气候系统往往还会维持一种不稳定的状态。

其中,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副热带高压位置的偏北和活跃。今年副高强度特别强,甚至突破了往年的范围,直接控制到了华北乃至更北的地区。副高控制下,空气大范围下沉,下沉的过程会使空气变得更干燥、炽热,加剧地面升温效应,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热穹顶”——热空气被压在地表,像个大锅盖一样,热量越积越多,人们感觉就像进了蒸箱。

与此同时,西风带也出现了变化,导致冷空气南下路径受阻,北方的热量得不到稀释。今年春季至今,大陆暖气团持续偏强,与副高叠加,导致中原、黄淮、华北等区域出现异常持久且猛烈的高温过程。

面对持续的高温天气,市民们最为关心的莫过于未来的天气走势。据市气象台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南阳的天气将出现转折。8月6日起,受冷空气南下影响,南阳云量增多,将迎来分散性阵雨、雷阵雨天气,部分地区雨量较大,同时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届时,高温天气将得到明显缓解,最高气温有望降至33℃左右。

然而,不少市民疑惑,为何天气预报中的温度往往比自己实际感受到的温度低?对此,综合气象探测高级工程师李新梅解释,天气预报中的气温是在特定条件下测量得到的。气象观测站的百叶箱位于空旷、通风良好且地面垫层为草坪的地方,测量的是1.5米高度处的空气温度,反映的是空气本身的温度。“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所处环境复杂多样,太阳直射、地面辐射、城市热岛效应以及湿度等因素都会影响体感温度。”李新梅说,举个例子,在阳光强烈的柏油马路上,地面温度常常比百叶箱内测量的气温高出许多,再加上空气湿度较大时,人体汗液蒸发散热受阻,就会感觉更加闷热,导致体感温度高于预报温度。

走出南阳国家基本气象站,记者深深感受到,每一个精准的天气预报背后,是气象观测员们日复一日的坚守,是先进设备与严谨科学态度的完美结合。在高温的炙烤下,他们用责任和担当,为市民撑起一把“气象保护伞”,让我们能够提前知晓天气变化,做好应对准备。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风雨交加,南阳气象人都将继续坚守岗位,为这座城市的气象事业保驾护航。③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