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呼声”二维码 本报记者 张飞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明乡风的坚实保障,而移风易俗正是培育文明乡风的关键举措。本报自开设“倡树新风邀你参与”话题以来,持续受到广大市民朋友及网友的关注,大家通过拨打热线电话或发送邮件等方式分享见解、举荐典范,为深化移风易俗工作贡献了诸多宝贵思路。
“送荣誉上门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表彰方式,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榜样就在身边,让文明新风更接地气、更入人心。”西峡县军马河镇军马河村党支部书记余海洋来电表示,军马河村以“乡村光荣榜”为载体,创新表彰形式,逐户走访将荣誉证书、荣誉门牌直接送到上榜者家中,通过送荣誉上门的仪式感,让文明新风走进千家万户。
良好家风是家庭幸福的密码,更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宛城区溧河街道十里铺村百姓宣讲团成员张久爱对此深有体会,她始终教导孩子“要坚强,只有努力才能让小家变得更好”。在她看来,坚强与努力是家庭幸福的基石,优良家风对子女成长、家庭和睦乃至社会和谐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镇平县枣园镇由妇联干部、社区骨干和退休教师组成的“义务红娘”队伍,通过组织相亲活动、婚恋讲座,倡导婚事简办的新理念。他们鼓励新人选择集体婚礼、旅行结婚等简约而富有意义的婚礼形式,将节省的资金用于提升自我、学习技能或孝敬老人,让爱情回归本真,让婚姻更加纯粹。如今在枣园镇,“彩礼轻、承诺重”的新观念已逐渐深入人心。
现在有些地方还存在人情攀比、大操大办的现象。网友“数字先锋”建议:“当下数字化时代,我们可以利用好网络平台助力移风易俗工作。建立线上村规民约遵守情况监督平台,村民可以对身边的不文明现象进行举报,相关部门及时处理,让移风易俗工作更加高效透明。”
网友“约束激励者”留言:“完善移风易俗激励约束机制,除了精神表彰,还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比如,对长期践行移风易俗的家庭,在申请小额农业贷款时给予利率优惠;对在移风易俗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个人,提供免费技能培训的机会。对于违反村规民约、大操大办的行为,除了劝导,也可以适当采取限制享受部分村级福利政策等约束措施,通过奖惩分明,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落地。”
推进移风易俗、构建文明乡风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市民可通过拨打热线电话0377-63296666、发送电子邮件至nyrbsqgb@163.com或扫描“群众呼声”微信二维码,积极参与话题讨论。③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