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金玺
当历史文脉邂逅现代创意,当山水田园碰撞科技之光……“五一”假期的南阳,以花为媒,以文赋能,喜迎八方客,文旅展芳华,交出了一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亮眼答卷。
旅游收入37.82亿元“五一”南阳游受追捧
据悉,“五一”假期,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659.7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7.82亿元;与2024年同期相比,接待人次增长11.05%,旅游收入增长14.94%。其中,全市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136.491万人次。游客接待量排名前五景区分别是:南阳世界月季大观园14.59万人次;镇平国际玉城13.35万人次;赊店酒乡小镇10.03万人次;南阳卧龙岗文化园7.262万人次;方城七峰山旅游区5.82万人次。 全市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进馆人员14.796万人次,举办线上+线下惠民活动438场次,线上+线下观看和参与群众36.95万人次,本地品牌文化活动参与47.12万人次。全市假日旅游市场总体运行平稳、秩序良好。 今年“五一”假期,恰逢我市举办第三届世界月季博览会,南阳以花为媒,诚邀四海宾朋。5月4日,央视对南阳世界月季大观园的月季花海以及我市推出的多项文旅服务措施进行了报道;5月5日,再次报道了南阳淅川、西峡推出的多条美食、旅游线路受追捧。这个“五一”假期,南阳月季香飘五洲,游客来宛乐享假期,我市成为广大游客心中向往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文旅活动丰富多彩打造南阳流量密码
纵观“五一”假期,全市旅游市场繁荣有序,旅游产品丰富多彩,踏青赏花游、返乡探亲游、城市周边游、短途游、乡村游、红色游持续火热,旅游服务质量稳步提升。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我市依托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开展多姿多彩的文旅活动,让游客不虚此行。 南阳是月季之乡,在第三届世界月季博览会期间,在南阳市解放广场持续举办的花艺展、美食节、文创产品展、艾草展以及丰富多彩的戏曲展演、大学生文艺专场演出,让市民游客有了一个赏花看戏品美食的绝佳去处;南阳世界月季大观园推出“十二花神巡游”“水上婚礼秀”等特色活动,成为网红打卡地;卧龙岗文化园通过“天下诸葛亮齐聚卧龙岗”实景演艺、灯光秀与互动情景剧,重现三国风云;南阳府衙博物馆则用全息投影技术还原“知府一日”,让游客穿越时空触摸历史脉络;医圣文化园以“国潮文化”为核心,举办艾草奇妙游活动,融合养生美食、中医文创市集与流行养生操,并举办多场文化演出,成为游客和中医养生爱好者的热门选择。 此外,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全市城乡休闲旅游发展十分迅速,“吃农家饭、干农家活、赏农家景、住农家院”的田园式、体验型乡村旅游度假,越来越受游客喜爱,农家乐生意红火,全市乡村绿色生态旅游增长势头强劲。多点发力全面开花文旅消费活力迸发
一组组亮眼数据的背后,是我市文旅产业的多点发力,全面开花。“五一”假期前,我市积极联动郑州、许昌、漯河、驻马店等7个地市,吸引其头部旅行社组织游客万人游南阳,打造“月季+文化+生态”主题旅游产品矩阵,激发文旅消费活力。 4月30日,全市发放40万元文旅专项消费券,覆盖3A级以上景区及住宿业态;全市14家A级景区推出优惠措施,通过“政府补贴+企业让利”模式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形成惠民促消费的良性循环。全市还发布“南阳赏花”地图攻略,制作多组月季主题短视频,围绕南阳月季景观、特色品种等进行创意剪辑,还在网络创建“在南阳看月季盛放”“发现宝藏南阳”等话题,全方位介绍南阳的文旅活动和月季博览会盛况,获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此外,“五一”期间,为应对假日旅游高峰,我市增开了11条公交旅游线路,增设了20多个临时停车点,300多名志愿者坚守岗位。文旅部门公布投诉电话,及时处理游客的咨询和投诉;交警部门针对外地车辆柔性执法,全面提升南阳市旅游服务质量,营造安全、舒适、规范的消费环境。 从月季花海的浪漫邀约到三国风云的沉浸穿越,从中医国潮的养生盛宴到近郊微度假的烟火气息……南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正用文旅创新出彩,不断诠释着“诗与远方”。③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