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庄韦氏武术在舞狮等项目上独成一家 全媒体记者 吴双 文/图
“挺胸、立腰,注意上下协调一致。武术学的是手眼身法步,练的是精神气力功,一定要专注起来。”6月30日清晨6时30分,在白河岸边,赵书霞已经带着一群孩子开始练习武术,行云流水般的身姿吸引不少晨练的市民驻足观看。 宛城区仲景街道东关社区是武术文化社区,也是远近闻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庄韦氏武术”起源地。今年55岁的赵书霞作为东关社区居民,也是“包庄韦氏武术”创始人韦水旺的孙媳。她自小耳濡目染跟随家人习武,对武术有着很深的感情。 “包庄韦氏武术起源于清末时期,在武术套路、摔跤、舞龙、舞狮等项目上博采众长、独成一家。”赵书霞介绍,这些年,随着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力度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市民参与其中。如今包庄韦氏武术已经有两个业余训练点,他们每周末带领80余名中小学生开展传统武术、舞狮等训练,每年参加各种演出活动将近30场。 非遗的传承发展,离不开青少年的参与。通过各类非遗文化展示平台让包庄韦氏武术得到更好普及,实现非遗与青少年的“双向奔赴”,是当地武术人共同的理想。 今年29岁的韦国旗是包庄韦氏武术的传承人之一。受家庭影响,韦国旗在大学本科和读研期间,都选择了与武术相关的专业。如今,他是市第十二小学的一名教师,不遗余力地开展“武术进校园”活动,已成为他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通过组织社团和开展延时服务,免费教学生练习武术。”韦国旗说,学习武术既能强身健体,也能有效提升学生们的执行能力和集体意识,因此很受家长认可。学习武术的学生越来越多,关注非遗的百姓也越来越多,对于包庄韦氏武术的传承和发展,他很有信心。③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