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南阳晚报

积极预防传染病

日期:02-13
字号:
版面:第W5版:健康南阳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记者 王锐)新学期开学,正值冬春交替,乍暖还寒,是春季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学校是人群高度密集的场所,开学后学生近距离频繁接触,大大增加了传染病的传播风险。宛城区疾控中心温馨提醒,要警惕以下这些传染性疾病。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该病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表现为发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症状。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传染性强,极易造成传播流行。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诺如病毒有潜伏期短、变异快、环境抵抗力强、传播途径多样等特点,容易在人群中传播;通常潜伏期为24至48小时。成人和儿童患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时症状有所不同,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黏液脓血。可能出现发烧、头痛、肌痛、乏力及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脱水症状。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好发年龄为5至15岁,冬春季常见。流行性腮腺炎通过直接接触或飞沫、唾液的吸入而传染,接触病人后2至3周发病。患者主要特征为单侧面部肿痛,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向后、向下发展,边缘不清。面部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触之坚韧有弹性,有轻微触痛。患者张口会导致疼痛加剧。部分患者可伴有发热、畏寒、咽痛、全身不适等表现,严重者可伴有并发症,如病毒性脑炎、睾丸炎、胰腺炎、卵巢炎、心肌炎等,少数患者会出现听力损伤。

麻疹。麻疹传染性很强,首发症状出现3至5天后出现全身斑丘疹,病后大多可获得终身免疫。主要症状为发热、红色斑丘疹,并伴有咳嗽、流鼻涕、流泪、畏光、咽痛、全身乏力等,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发病高峰期是3至5月份;潜伏期6至18天;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腺病毒感染。腺病毒感染多起病急,常在起病之初即出现39℃以上的高热,可伴有咳嗽、喘息。轻症一般在7至11天体温恢复正常,其他症状也随之消失。约三分之一腺病毒肺炎可能发展为重症肺炎。

如何让孩子远离这些疾病?“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定时定期给儿童接种疫苗。与此同时,教会孩子加强个人卫生与个人防护,加强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善室内环境,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必须外出,则应规范佩戴口罩。”宛城区疾控中心专家给出建议,若儿童发生传染病,应在家隔离。家长不要隐瞒孩子病情,应遵从学校的管理制度;不要带孩子去人多的地方以免感染他人。③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