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辉)2月8日,74岁的柳女士因一根3厘米长的鱼刺,险酿悲剧。医生提醒,鱼刺卡喉切勿用“土办法”硬扛,应及时就医。
当天中午,柳女士在家吃鱼时不慎被鱼刺卡住喉咙,起初,她试图通过喝醋缓解,但几分钟后疼痛难忍。女儿看此情况,立即驱车将其送往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医生检查发现,鱼刺卡在咽喉深处,紧邻大血管,强行吞咽可能导致刺穿风险。医生当即决定实施全身麻醉手术,最终在内镜下成功取出长达3厘米的鱼刺。
该院耳鼻喉科医生王振华介绍,由于鱼刺位置较深且患者年龄较大,手术应确保安全,从麻醉到取出鱼刺推出手术室,用了40分钟时间。柳女士术后住院观察两天,于2月10日康复出院。提及最初尝试的“喝醋”自救法,家属后怕不已:“差点因小失大!”
据相关医疗部门统计,春节期间耳鼻喉科接诊异物卡喉患者同比增加30%,其中鱼刺卡喉占比超六成。针对春节聚餐季高发的鱼刺卡喉案例,王振华提醒,老人、儿童在进食带刺食物时需格外谨慎,被异物卡住时,一定要停止吞咽,吞饭、咽馒头可能使鱼刺扎得更深,甚至刺破食道或血管;拒绝喝醋,食醋无法软化鱼刺,反而刺激黏膜加重损伤。卡喉超过10分钟或出现胸痛、呕血,应立即前往正规医院耳鼻喉科就诊。③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