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闯在梳理案情
王楠在提取痕迹物证 本报记者 李金玺
周 梦 文/图
日前,电视剧《我是刑警》热播,让无数观众通过荧屏感受刑警们充满挑战、热血沸腾的刑侦世界。作为警方打击犯罪的一把尖刀,刑警日常工作是什么样子,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1月10日,第5个中国人民警察节,记者走近南阳刑警,倾听他们的“刑警故事”,感受他们火热的为民初心。
刑警史绍杏:让每一份鉴定都经得起时间考验
初见史绍杏,你很难和刑警扯上联系,第一眼感觉,他更像是一名治学严谨的学者。 在大学学医的他,自己也没想到会成为一名刑警。用他的话说,学医救人,容不得半点马虎,毕竟“人命关天”,而刑事技术更是如此。作为南阳市公安局刑事科学研究所警务技术二级主管,每天,他的工作就是和各种犯罪现场留下的“检材”打交道,从细微处入手,用极致的专业精神,让一件件证据“开口说话”,为侦破案件提供最坚实的支撑。 “刑事技术工作没有那么惊心动魄,甚至还可以说十分枯燥,但通过我们的努力,最终锁定嫌疑人,从而让案件成功告破,此时,我们又是开心的。”史绍杏说。 他清楚地记得,去年某地发生一起入室盗窃案件,嫌疑人手法十分老练,反侦察能力极强,现场几乎没留下任何线索,一时间案件陷入了僵局。史绍杏和同事赶到现场后,通过现场勘查,在墙上发现并提取到两根嫌疑人留下的极其细小的毛发,正是通过这两根毛发,将刚刚逃回老家的嫌疑人抓获,并追回了受害人的损失。 “对于物证鉴定,逐一排除、相互印证、结果唯一,我们一定要慎之又慎,执着严谨。”在采访中,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每一份鉴定都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是对法律最大的尊重。
刑警赵闯:面对危险,肯定要冲在最前面
“作为打击犯罪、维护群众安全的一把尖刀,面对危险时,我们刑警肯定是要冲在最前面。”南阳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大要案侦查大队二级警长赵闯,说起自己的刑警故事时这样说。 说起抓捕嫌疑人的惊心动魄,赵闯还是记忆犹新。“当时,在楼道内将嫌疑人控制住时,准备拼命的嫌疑人手里还拿着一根锋利的竹签。”赵闯告诉记者,去年,他和战友接到协助外省警方抓捕嫌疑人的指令。当时,他和战友发现了嫌疑人的行踪,嫌疑人非常狡猾,发现有人跟踪,直接窜进了一个小区。“当时,小区内还有不少居民,如果不及时抓捕,居民就有可能发生危险。”赵闯说,没有多想,他和战友将嫌疑人逼进了一个单元楼楼道内,“抓捕时间非常短,根本容不得多想,我们迅速上前将嫌疑人摁倒在地并成功控制,当把嫌疑人交给外地警方时,才发现自己的手受伤了。” “还有一次,如果我们晚到几分钟,嫌疑人就要坐车逃窜外地。”赵闯说,去年他们接到一起刑事案件,嫌疑人伤人后逃回老家。随后,自己和战友迅速展开抓捕。“嫌疑人的家就在公路边,我们赶到时,嫌疑人正站在路边准备乘坐客车逃窜,看到我们后他撒腿就跑。”赵闯说,嫌疑人一边跑一边还拿出匕首挥舞并大声威胁,最后跑不动的时候就跳进路边一条齐腰深的河水中。“我和同事也没有多想,跟着他就跳了下去,在河里成功将其制服。” 对于赵闯来说,像这样的“危险镜头”,在每次抓捕中都有可能遇到。面对穷凶极恶的歹徒,狭路相逢勇者胜,身为一名刑警,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是刑警天生的“责任”。“惩恶扬善,我们刑警义不容辞。”
刑警王楠:女神探的“火眼金睛”
今年36岁的王楠,是南阳市公安局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分局案侦大队技术中队中队长。 2011年,怀揣着对警察职业的憧憬和向往,她选择了刑事技术这个最具专业性、科学性、挑战性的岗位。 作为一名女刑警,她总是能用女性特有的敏锐,在案件现场,发现任何嫌疑人遗留的蛛丝马迹。 2024年2月,辖区发生多起盗窃案件,给企业和群众带来了巨大损失。民警在摸排中发现嫌疑人善于伪装,具备较强的反侦察能力,给案件侦破带来很大的难度。“案件现场是最真实的,一定会留下嫌疑人的蛛丝马迹。”王楠反复对数个案发现场及周边进行勘察,提取了百余份痕迹物证,后经逐份比对,最终锁定犯罪嫌疑人,成功打掉了一盗窃电缆线犯罪团伙,追缴赃款55.8万元。2024年,王楠就接勘各类案事件现场300余起,提取各类痕迹物证1000余份,协助打掉盗窃团伙4个、串并案件60起。 “凡有接触、必有痕迹。我们就是要与嫌疑人斗智斗勇,将嫌疑人抓获归案。”王楠告诉记者。
刑警闫旭升: 有案必破,让犯罪分子插翅难逃
南阳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副支队长闫旭升给记者的第一感觉,就是一个非常厉害的“老刑警”。当你与他对视时,他锐利的眼光似乎总能看透你的内心。 说起自己的刑警生涯,他告诉记者:“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我们要做的就是有案必破,让犯罪分子插翅难逃。” “刑警,不是在办案,就是在办案的路上,全国各地抓捕、和犯罪分子长时间正面审讯交锋,对于刑警来说就是家常便饭。”在采访中,闫旭升给记者讲述了一起他侦办的案件。 去年,我市警方在工作中发现了25年前一起案件的涉案人员。在过去的25年里,该人曾多次变换身份在外地藏匿。当南阳警方出现在他面前时,该涉案人员还存有侥幸心理,对于案件始终闭口不言。 “当时,嫌疑人以为案件时间久远,且认为警方没有掌握实质性证据,面对审讯,竟然供述了案件的四个不同版本。”闫旭升回忆说,面对嫌疑人的拒不配合,他和同事并没有灰心,在整整52天里,吃住都在单位,和对方展开正面交锋。“在我们强大的心理攻势和完整的证据链面前,他心理防线最终崩溃,如实交代了自己的犯罪事实。” 当这起25年前的刑事案件成功告破时,受害人老父亲已经年过八旬。老人来到刑警支队,老泪纵横向办案民警连连道谢。“当时,我们觉得52天的辛苦是值得的,为自己是一名刑警而骄傲。”③7
记者手记
“黑暗中的利剑,罪恶的克星,我以刑警之名,捍卫光明。”这是热播电视剧《我是刑警》中的台词,这也正是我们基层刑警最真实的写照。正是有他们的守护,2024年,我市警方八类严重暴力犯罪破案率百分之百,实现了历史突破。正是有了他们,正义的阳光闪耀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