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南阳晚报

医圣故里,让药草香飘世界

日期:12-23
字号:
版面:第W3版:南阳发布       上一篇    下一篇

云悦读

本报记者 李金玺

12月19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建强副中心 打造增长极 奔向新辉煌”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市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出席,介绍全市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时对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建设全省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中心作为“五聚五提”重要任务之一,召开中医药强市建设推进大会,加快“两地一都”(全球中医圣地、全国中医高地、全国中医药名都)建设步伐,中医药工作展现新气象、呈现新局面、发生了新变化。 我市被确定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获批国家中医骨伤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中医药特色服务出口基地;被列为河南省中医药科学院3个核心基地之一;获批1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功研发1个中药新药并上市;市中医院被评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12月13日,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的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推进会上,南阳市作典型发言。

实施“六个一”行动 打造全国中医高地取得新成效

全市发挥中医药资源优势,以仲景文化为引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为契机,从中医药教育、医疗、人才、科研等方面入手,实施“六个一”行动。 筹建一所一流中医药高校。以复建张仲景国医大学为契机,高标准筹建河南国医学院,目前学校已达到本科高校设置条件。 建设一个国家中医骨伤区域医疗中心。市中医院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合作,建设了首个落户地级市的国家中医骨伤区域医疗中心。 积极推动“医教研”协同创新发展,我市被列为河南省中医药科学院“1+3+N”核心布局之一,累计建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仲景经方研究所1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47个。近年来,1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省级以上奖励,河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在市中医院挂牌。 实施仲景人才培育工程,聘请张伯礼、俞梦孙等34名院士、国医大师、知名专家为南阳市中医药发展战略顾问;创新经方人才培养模式,持续举办4期仲景书院,累计培养本土高端经方人才134名。目前,全市有国医大师1人、河南省名中医5人、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南阳市名中医57人。 推动市级中医院建设龙头专科,县级中医院建设骨干专科,基层服务中医化,中医服务特色化,全市中医医院达74家,中医医院开放床位数11131张,中医药服务覆盖各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市县乡村建设远程医疗中心和智慧共享中药房,深受群众欢迎。 立足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创新开展“万名中医师家庭签约服务”和“万名护工居家养老服务”,这一经验被作为全国唯一的中医药典型案例入选《中国县域医共体发展报告(2023)医疗蓝皮书》。

实施“四大工程” 打造全球中医圣地呈现新局面

作为医圣故里,我市以仲景文化为引领,实施“四大工程”。 医圣文化园自2022年3月开工以来,圆满完成一期建设任务。2024年5月,实现一期开园,运营7个月以来,接待国内外游客60余万人次。 今年成功举办了第十六届张仲景医药文化节、第十一届仲景论坛和第二届医圣拜谒大典,“一节一坛一典”节会品牌更加响亮。 持续开展中医药文化传播活动,在全市上下营造了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的浓厚氛围。目前,全市已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线上线下巡讲活动1000余场,建成3个国家级、3个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2所学校被确定为国家级、4所学校被确定为省级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试点单位。 以张仲景博物院“国家中医药特色服务出口基地”为平台,打造仲景、正骨、艾草3张名片,推动南阳中医药走向世界,南阳中医药的“朋友圈”不断扩大。

实施“六名”塑造行动 打造全国中医药名都展现新气象

我市立足中医药资源优势,把中医药产业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优势产业来抓,实施“六名”塑造行动,着力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2023年全市中医药产业年产值达400亿元,并入选2023年河南省先进制造业十大产业集群,南阳市上榜全国中药产业综合实力30强城市。 以“药材好、药才好”为理念,强力实施宛药振兴计划,集中建设伏牛山-桐柏山道地中药材种植走廊,努力打响“八大宛药”品牌。今年,新建成3家“定制药园”、11家标准化中药材生产基地,新发布3项中医药地方标准。目前,全市中药材规模化种植品种达83个、面积166万亩。 大力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目前全市现代中医药企业达到55家(其中规上中医药企业42家),仲景宛西制药蝉联河南省制造业头雁企业,跻身2024全国中成药工业综合竞争力50强,“仲景”品牌被认定为第三批“中华老字号”,2家中医药企业入选2024年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 规划建设艾草产业园、中医药物流基地等,推动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发展。目前卧龙艾草产业园、社旗艾草产业园、仙草艾产业园、仲源艾城、方城县现代中药产业园、东森中药材仓储物流基地均已建成投产。 发挥南阳艾品质优良的独特优势,积极推动艾草全产业链发展,着力打造“世界艾乡”。今年,“南阳艾”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艾草产业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26个国家级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区域试点。目前,全市注册艾草种植加工企业1551家、批发零售企业3132家、服务机构393家,艾产业产值180亿元,艾产品占据全国市场的70%以上。 在第十六届张仲景医药文化节、第七届中国艾产业发展大会期间,分别举办仲景大健康产业博览会、艾产业产品博览会,参观体验人员近20万人次,进一步提升了南阳中医药的影响力。以会招商成效显著,共签约中医药类项目18个,投资总额80余亿元。 积极拓展中医药+养生养老、食疗药膳、健康旅游等新业态,努力打造康养名城。在老界岭、五朵山、丹江大观苑等景区设立中医药康养服务站,吸引了北京、郑州等地游客旅居体验。全市建成河南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区)10个、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20个,南阳市康养旅游基地19个、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25个。中医药食疗药膳发展迅速,第四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在全国药膳交流大赛上分别获团体金奖和团体铜奖,仲景饮子铺养生潮品备受年轻人青睐。③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