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南阳晚报

民生为本 绘就城市幸福底色

日期:12-20
字号:
版面:第W5版:南阳发布       上一篇    下一篇

云悦读

本报记者 李金玺

12月19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建强副中心 打造增长极 奔向新辉煌”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市民政局“打好民生保障服务‘组合拳’,推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今年以来,市民政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以“五聚五提”为总抓手,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全力以赴兜底线、惠民生、优服务、防风险、助发展,推动全市民政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聚焦弱有所扶 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厚植为民情怀,聚焦百姓“急难愁盼”,织密扎牢基本民生保障网。

社会救助方面,建立健全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为补充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健全完善社会救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持续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救助标准,有效保障近58万名低保、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大力提升临时救助时效性,全面实行由急难发生地实施临时救助,加大对临时遇困流动人员救助力度。积极推动社会救助由单一物质救助向“物质+服务”救助模式转变,指导社旗县成功入选全国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建立县、乡镇、村“1+16+N”三级阵地,更好地满足困难群众多样化救助需求。

全面摸排全市留守、困境和流动儿童,及时落实相应救助政策和帮扶举措,保障0.78万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

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及时为14万名重度残疾人和14.4万名困难残疾人发放补贴。

聚焦老有所养

构建养老服务“南阳特色”

我市是老年人口大市,为满足广大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需求,市民政局积极实施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快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目前,已建立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网络,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养老服务机构及民办养老院共1864家,入驻机构老年人6.12万人;56家乡镇敬老院转型为可向社会老人开放的区域养老服务中心;2.14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完成适老化改造;“六助”专业服务精准对接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优化、功能提升、辐射范围更广,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养老服务体系。

积极推进2024年省定重点民生实事——老年助餐服务工作,争取省级资金1864万元,建成老年助餐场所693个,累计服务老年人29.1万人次,让老年人居家或在家门口能吃上“一口热饭”。坚持线下线上相结合,开展了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为2.1万名特殊困难老年人建立台账,累计开展探访服务3.6万人次。

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人才培育,联合市人社局、市总工会等9个单位举办2024年南阳市养老服务职业技能大赛,全年完成养老服务人才培训4860人次。

关注高龄老人生活质量,截至11月,为25万名8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1.7亿元。

持续提升民政领域

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围绕全市发展大局,市民政局持续提升民政领域相关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社会组织管理方面,坚持培育和监管并重,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全市登记社会组织4918个,在助力我市乡村振兴、稳岗就业、基层治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认真落实新修改的慈善法,引导慈善组织积极参与今年的防汛救灾工作。规范慈善力量在扶弱济困、乡村振兴、应急救援等方面发挥作用。扎实开展社会组织专项整治工作。

社会事务方面,积极推动婚丧领域移风易俗改革,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形成“有人管事、按章办事、机制健全、服务规范”的工作机制。作为省定婚俗改革试验区,积极开展各类婚俗改革主题活动,打造4A级婚姻登记服务场所,全市婚姻登记机构婚姻家庭辅导室全覆盖。

持续深化殡葬改革,建立惠民殡葬政策、殡葬服务收费标准和殡葬用品价格公示体系,提高政策知晓率和收费透明度,1至11月共免除群众基本殡葬服务费用3367万元。

区划地名服务方面,为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持续优化行政区划设置,稳妥有序完成撤乡镇设街道、撤乡设镇工作。推荐唐河县苍苔镇、桐柏县平氏镇、卧龙区石桥镇为千年古镇,唐河县上屯镇长秋村为千年古村落。深入推进“乡村著名行动”,西峡县、唐河县被确定为第一批河南省“乡村著名行动”先行区。

织密“服务网”

让困难群众温暖过冬

社会上的流浪乞讨人员是最困难、最脆弱的特殊群体,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关心关注。11月12日起,我市全面启动“寒冬送温暖”专项行动,切实保障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温暖过冬。

面对寒冬天气,市民政局以及全市12家救助管理机构启动寒冬极端天气应对工作机制,主动出击,深入开展日间、夜间街面巡查行动。对于愿意接受救助的,及时接入站内提供站内照料服务;对于再三劝导后仍不愿意入站接受救助的,发放爱心求助卡片、告知救助方式,并提供棉衣、棉被、食品等防寒生活物资,帮助其解决临时性困难;对于突发急病人员,做到第一时间护送至医疗机构进行救治,切实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对无法提供个人身份信息的受助人员,加强救助寻亲工作,尽快帮助救助对象回归家庭。

全市各救助机构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和服务接待制度,畅通24小时热线电话,及时响应各类求助线索,及时对求助遇困人员进行救助。同时,对站内空调、暖气等取暖设施全面进行检查维护,全面开放供暖,备齐棉衣棉被等各类过冬物资以及常用药品,让受助人员在站内住得舒心。截至11月,全市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2241人次,护送838名流浪人员返乡。③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