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南阳晚报

努力让城市更宜居 人民生活更美好

日期:12-18
字号:
版面:第W5版:南阳发布       上一篇    下一篇

云悦读

12月17日,市委宣传部举行“建强副中心 打造增长极 奔向新辉煌”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社旗县“融入副中心、聚合新动能,推动县域经济‘成高原’”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近年来,社旗县始终锚定省委“两个确保”“十大战略”“十大建设”和市委“五聚五提”工作部署,强力实施工业强县、开放带动、人才兴社、创新引领“四大战略”,深度融入南阳市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工作大局,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社旗曾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省级文明城市、省级生态县等荣誉称号。

积极培育“蔬菜、畜牧和中药材”

社旗县共有耕地121.96万亩,处于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粮食年产量稳定在14亿斤以上,是全国产粮大县。

在扛稳扛牢粮食安全的同时,始终把产业振兴放在乡村振兴重中之重的位置,积极培育“蔬菜、畜牧和中药材”三个强县富民的农业特色产业。坚持招大育强,培育规模化、标准化蔬菜基地20家、中药材种植加工企业18家,中药材面积达2万亩;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254家。

推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发展优质蔬菜15万亩,社旗“菜园子”已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菜篮子”基地。

每年生猪出栏超过100万头,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

积极发展艾草种植和深加工产业,助力南阳“世界艾乡”的品牌打造。

坚持实施“工业立县、兴工强县”

社旗县积极培育食品加工、装备制造和光电信息三大主导产业。赊店老酒探索出了一条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续写了“赊店老酒 天长地久”的传奇,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和“中华老字号”。

森霸传感放眼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发展的历史机遇,积极布局光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气体传感器等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被认定为河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红阳集团、华纬弹簧和同道弹簧已成长为重型货车、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重要零部件供应商。杜尔气体装备作为特种装备,在全国大型压力容器制造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社旗还有400多家货架生产企业,产品覆盖工业、商超和家用仓储等多个领域,是中部地区货架产业重要的生产加工基地。

坚持“以水润城,以文化城,以产兴城”

社旗县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文化厚重,赵河、潘河穿城而过,滋养了这一片神奇的热土。

社旗县曾是“万里茶道”的重要水陆中转站和贸易中枢,赊店古镇一批明清古建筑群保存完好,72条街、36条胡同见证了社旗曾经“白天千帆过,夜间万盏灯”的繁荣。

以赵河、潘河为轴,以赊店古镇、酒乡小镇为发力点,坚持“以水润城,以文化城,以产兴城”,积极加快产城融合发展,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提质,不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完善教育、民生、养老等功能配套,以“三好”为标准,在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持续加力,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努力让城市更宜居,人民生活更美好。

围绕“五聚五提”坚持“三个聚焦”

近年来,社旗县始终围绕市委提出的“建强副中心 打造增长极 奔向新辉煌”总体目标来谋划推进工作,主动担当作为,努力在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工作大局中挑重担、作贡献。

聚焦产业强支撑。坚持大抓产业、久久为功,重点做好“五篇文章”:酿好“一瓶酒”、做大“一盘肉”、做精“一装备”、育强“一枝花”、种好“一篮菜”。同时,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文旅文创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努力强化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支撑。

聚焦项目增动能。提高项目谋划深度,围绕“两重两新”、交通能源、粮食安全、城市更新等重点领域,精心谋划争取一批既能拉动当前投资增长、又利于长远发展的政策性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主导产业,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齐抓并举。加快项目建设进度,集中优质要素,全力支持省市重点、“三个一批”等重大项目建设。

聚焦作风优环境。坚持以提升市场主体和广大群众感受度、满意度为目标,秉承“创新引领、科技赋能”理念,不断深化行政审批领域各项改革,推进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提升县域经济发展竞争力。

产业发展坚持优存量、扩增量、增变量

社旗县围绕6大产业集群10条重点产业链,创新开展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技改提升行动,通过持之以恒优存量、扩增量、增变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创新赋能优存量。积极开展“百名博士助百企”活动,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2024年实施投资亿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35个,“三化”改造项目38个。至目前,全县共有高新技术企业41家,专精特新企业17家。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省级绿色工厂2家,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标杆1家,质量标杆企业2家。

招优补链扩增量。引进更多大项目好项目,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延链补链强链。至目前,全县招商落地项目39个,设备更新项目19个,纳入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项目2个。新增省绿色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家,通过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企业4家,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3家,数量为历年之最。

抢抓机遇增变量。抢抓新能源汽车“风口”机遇。支持红阳集团、华纬弹簧、同道弹簧等零部件企业快速发展。持续提升主导产业能级,加快汽配产业园、传感器产业园、货架产业园、杜尔装备二期等重点项目建设,吸引企业集聚,形成规模效应。③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