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南阳晚报

爆米花,还是小时候的味道

日期:12-10
字号:
版面:第W8版:百名记者走基层       上一篇    下一篇

薏米花漂亮又好吃 出炉啦 翻转加热 放学路过,买一袋“花喜团儿”

本报记者 李辉 文/图

随着时代的发展,长大的人们越来越怀念小时候。有这样一种味道,能让我们瞬间回到小时候。听,“嘭”的一声,一阵阵甜香味扑鼻而来,对,就是这个味儿—炸爆米花,小时候的味道。

“嘭”的一声 一锅爆米花出炉

“来来来,爆米花,5块一大包,吃着香哩很啊。”12月3日下午,在市城区工业路与八一路交叉口附近,记者随着喇叭里传来的声音,找到了正在炸爆米花的手艺人田青泉。 一辆电动三轮车、一个爆米花锅、一个煤炉、一个支架、一个长布篓,摆在路边,这就是田青泉的全部家当。 下午4时,人还不多。田青泉熟练地操作着,一锅锅炸着爆米花。 煤炉火烧得正旺,田青泉从电动车上取下2斤玉米,倒入爆米花锅,拧紧锅盖,上罐、续煤加火。在齿轮的带动下,爆米花锅不停地翻转,他时不时地看一眼锅上的压力表,9分钟左右,火候已到,田青泉吹起哨子,长长的哨音提醒路过的行人要注意了。开始倒袋,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来了,田青泉霸气地用脚一踹,只听“嘭”的一声,随着一股白烟升起,香气四溢,一锅冒着热气的爆米花出炉啦。 接着,田青泉将爆米花进行整理,装袋售卖。“9年了,一直没有涨价,一袋5元。”田青泉告诉记者,如果是市民自己拿玉米、大米、麦子过来炸,一锅7块。赶集看戏

盼的就是这米花香

“田师傅,给我炸一锅薏米。”市民王女士把一袋薏米交给田青泉。 “看到田师傅在这里,我就立刻到超市买了点薏米来炸。”王女士告诉记者,她之前在南航附近住时,就经常买田青泉炸的爆米花,这次碰巧在这里遇到,肯定不能错过,“薏米花比煮的更好吃,还祛湿不上火”。 田青泉一番熟练操作,原本小小的一粒粒薏米被炸成几倍大雪白的薏米花,又漂亮又好吃。 王女士说,不管什么时候,人们都喜欢吃爆米花,而用传统方式炸出来的爆米花,与在家里用空气炸锅炸出的相比,更加香脆可口。 “还记得小时候,生活在农村,一到村里唱大戏,就会与家人、小伙伴们一起去看戏,那个时候哪里是真正去看戏,想去的原因是戏台子旁边那诱人的“花喜团儿”、米花杠……”王女士回忆起来不禁感慨。 5时30分许,下班路过的行人越来越多,购买爆米花的市民多了起来。田青泉的生意好起来,高兴得合不拢嘴。“奶奶,我要这个‘花喜团儿’。”刚从幼儿园回家路过的5岁小朋友向奶奶撒娇。“好的,给你买。”小朋友拿着刚买到手的一袋“花喜团儿”,开心地向记者展示。情有独钟

自己钻研爆米花手艺

今年48岁的田青泉是卧龙区谢庄镇人,在忙碌间隙,他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 “我原来在饭店当厨师,2015年开始学习炸爆米花,到现在已经9年了。”田青泉说,以前南阳炸爆米花的人挺多的,“这个技术好学好上手,再加上小时候经常看到炸爆米花的手艺人到村里,那时,全村人都围着炸爆米花,那种热闹的场景让人无法忘怀,所以心里一直对炸爆米花情有独钟。” 田青泉买来全套炸爆米花器具,一个人开始在家试验。 “自家种的有玉米,就一遍一遍用玉米试验。”田青泉说,刚开始掌握不住火候,压力小了炸出的是“铁豆”,压力大了就会炸煳,经过5天时间,终于研究透了,玉米、大米、麦子等,每一种炸的时间都不一样。 学会了技术,就可以走街串巷炸爆米花了,“自己也终于成为小时候看到的来村子里炸爆米花的那个手艺人。”刚开始,田青泉多在北京大道那一带停留,后来随着技术的精进,他两三天换一个地方,不时出现在南航、公园等一些繁华的地方。 “过年的时候生意最好,人们都会买上几袋爆米花,从腊月十五一直忙到正月十五。”田青泉说,这时两个孩子也放假从外地回来帮忙,全家四口人齐上阵都忙不过来。“再忙也开心,能过一个踏实欢乐的年啊。”起承转合

是对技艺的默默坚守

像这样在街边炸爆米花的日子,田青泉会从头一年的9月持续到第二年的“五一”。其他时间天气热,不适合炸爆米花。这几个月,田青泉会继续做厨师,而且家里的5亩地也不耽误种。 “炸爆米花的时间,刚好与收麦、收玉米时间不冲突。”田青泉说,这更加让他执着于炸爆米花了,每年9月份开始,他基本上天天出摊,有时候忙了,老主顾们会打电话约好时间,“不让人家跑空腿”。 “这几年也教过几个徒弟,可能他们觉得不太赚钱,又有点累,差不多都放弃了。”田青泉说,“前几年,咱们市城区有七八个经常见到的炸爆米花的手艺人,近两年,带上自己也只有五六个人了。” 一个铁锅、一个炉子、一个布篓,设备看似简单,这其中的起承转合,手艺人全凭经验掌控。在物质稀缺的年代,炸爆米花的手艺人深受孩子们的欢迎,如今,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但爆米花的味道始终没人忘却。行走在大街小巷的田青泉,靠着老手艺谋生计,其实,对于他来说,更多的是对古老技艺的默默坚守、对往昔岁月的深深留恋。③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