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荣星第100次无偿献血
(南阳市中心血站供图)
本报记者 郭起华
“上班没?今天有空过来没?”
“十点多能过去。”
“好的,谢谢。”
“说这话见外了。”
这是11月18日上午8时42分,乔荣星与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员的微信对话。说的是献血的事儿,但双方只字未提“献血”,这,是大家多年形成的默契。只要血站急需用血,一个电话,或一个微信,乔荣星便“招之即来”。
于是,当天上午10时许,乔荣星出现在市中心血站,开始了他的第115次献血。至此,他累计献血已达45600毫升。从血站出来后,乔荣星步履轻松,想到自己的血液能够给病人带来生命的希望,不由心情愉悦。
1989年出生的乔荣星,18岁开始第一次献血,自此走上无偿献血的道路。17年来,无偿献血证上的日期没有一个年度“缺席”。
2007年,市中心血站到乔荣星所在的高中开展无偿献血活动,正读高三的乔荣星,有了成年后的第一次献血。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时,乔荣星在开封读大学,当时,开封金明广场设有“支援灾区无偿献血”的献血车,乔荣星遂赶到那里献了血。那次献血后,乔荣星意识到,自己虽然无法用医术点亮他人“生命之灯”,但却可以用鲜血为他人传递生命之光,于是决定以后年年都献血。
2011年,乔荣星入职市保安服务有限公司押运七大队,成为一名押运员。工作之余的乔荣星,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献血达人,他先是定期献血,后来加入市中心血站献血群,看到有需求便前往献血。再后来,只要血站急需用血,就直接联系他。
最让乔荣星难忘的,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期间的献血经历。2020年1月下旬,因疫情防控实行封闭式防控管理,单位放了假,乔荣星从南阳城区回到宛城区红泥湾镇的家中。1月27日,正是大年初三,早上8时,市中心血站打来电话,说武汉血库告急,急需用血。乔荣星二话不说,就骑着电动车出发了。经过层层疫情防控卡点来到市中心血站,他抽了两个治疗量的血小板后,已是中午时分。在血站简单吃了午饭,他便返程了。在距家10公里外时,乔荣星的电动车没电了,他只好推着电动车走,一直到晚上8时才满身大汗地回到家。疫情封控期间,乔荣星先后5次献血,除支援武汉抗击疫情外,还参与了向郑州及河北捐献成分血的献血活动。
爱心献血中,也遭受过委屈和不解,但乔荣星从不放在心中。2021年的一天,他接到市区中州路献血屋工作人员电话,说急用血。当时乔荣星正上班,运钞车是不能随意停车的,于是他回复说下班就赶过去。当日上午9时30分,乔荣星下班后,骑上摩托车便直奔8公里外的献血屋。谁知刚进门,便有一名女子大声指责他:“给你掏着钱让你献血,你还来得这么慢!”乔荣星没吭声,只是伸出胳膊让工作人员抽血。那名女子不依不饶,喋喋不休地抱怨着乔荣星。工作人员看不下去,对该女子说:“你的钱是花在供血材料上了,人家是来无偿献血的。”接着告诉乔荣星,急需输血的是个小婴儿,对方是患者家属,心情焦虑。该女子得知乔荣星是无偿献血,忙向乔荣星道歉。朴实的乔荣星只是说了声“没事”。
乔荣星家中,厚厚的一摞无偿献血证以及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终身荣誉奖等奖状,见证了他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他说:“我没有多大能耐回报社会,有的只是一腔热血!”他的态度,也影响带动了身边一些人成为献血志愿者。
采访中,乔荣星撸起袖子,记者看到,因连续献血17年,乔荣星的上臂肘窝处留下了疤痕。他笑着拍拍疤痕说:“献血规定年龄是18岁到60岁,我从18岁开始献血,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我会一直献到60岁,献到不能献为止!”那不是疤痕,那是彰显他社会责任担当的荣誉勋章。③7
南阳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