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玲
11月25日,南阳市委宣传部召开“建强副中心 打造增长极 奔向新辉煌”系列主题的第一场新闻发布会,邓州市相关负责人出席,介绍了邓州市“勇担重任 实干出彩”的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邓州是国务院确定的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是河南省重点支持建设的中等城市和南阳市域副中心城市,经济总量占南阳的11%,人口占南阳的15%,粮食产量占南阳的五分之一,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和常住人口达到“双50”(5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0万人),在南阳各县市中排第一,体量大、位置重要、城市承载力强,是南阳经济总量的重要支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流经邓州37.4公里,是重要水源涵养地和核心水源区。
2024年预计完成生产总值532亿元
2023年,邓州县域经济发展综合排名位居河南省各县市第12位,连续多年入选中部百强县。2024年,预计完成生产总值532亿元,重回南阳首位,成为南阳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最重要的经济支撑。
在“一产”方面,实现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路径突破。目前,已形成服装加工、雨伞加工、新能源及电子生产加工等近20个“1+N”乡村振兴产业体系,总产值近300亿元,带动17.2万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近就便就业、就地城镇化,年人均收入超2.7万元。还将主要聚焦“增体量、扩容量、提质量”三个重点,对涉农类、以工带农类、三产融合类等三类业态分类指导,拓展、催生农业多种业态。预计到2025年,“1+N”乡村振兴产业体系全产业链综合产值将突破400亿元。
在“二产”方面,实现了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的方式突破。抢抓机遇,在江浙地区设立驻地招商特别行动组,精准出击,共签约喷水喷气织机45370台、合同引资额338亿元,已落地开工生产10629台,年底前可落地30379台。同时,纺织工业用蒸汽、污水处理厂、源网荷储等配套设施统筹推进,构建起了“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的产业生态。目前,以“衣走天下 织引未来”为主题,筹备开展“化纤纺织企业进邓州”和“品牌服装企业进邓州”活动,再招引落地一批优质项目,年底前完成“落地开工3万台织机,形成年产30亿米以上高端化纤面料产能,新增工业产值150亿元”的目标任务。
在“三产”方面,实现了优势转胜势的方向突破。把交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2023年以来,纵深开展京东·邓州融合创新发展行动,做大做强京东智慧物流产业,建成运营全国县级最大的单体物流云仓——京东(邓州)智慧物流港,极兔、韵达、圆通等15家知名企业入驻,园区快递日均流转10万单,年产值10亿元,二期建成后可达50万单,年产值50亿元,省际区域物流枢纽加速形成。京东(邓州)智慧物流港项目,是京东集团与县级城市的第一次合作,也是河南首个落地的县域智慧物流港项目。
2024年实施省市重点项目84个
2024年邓州实施省市重点项目84个。其中省重点项目7个,已完成投资92.9亿元,占年度目标的112%;市重点项目77个,已完成投资210亿元,占年度目标的103%,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均居南阳市第1位。
2025年,邓州市将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把项目作为经济工作的“总抓手”,谋划实施省、市重点项目60个以上,总投资200亿元以上。运用好周一例会、“红黄提醒台账”“八快两提”等制度机制,全要素保障、全周期提速,快开工、快投产、快达效,最大限度地释放投资效益,为建强副中心贡献力量。
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0亿斤
邓州市的小麦生产在全国、全省占有重要位置,邓州扛稳政治责任,坚持“两藏”战略,加快推进“四个全域”(全域渠灌、全域三产融合、全域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域地表水置换地下水),守牢“耕地红线”“粮食生产能力红线”,粮食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355万亩、产量稳定在30亿斤,是全国超级产粮大县、全国制种大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每年分配给邓州6亿立方米丹江水资源,专项用于农业生产。优良的基础条件既为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坚强的支撑。
城市承载能力 在南阳各县(市)中稳居第一
邓州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有3000年的建城史,中心城区“八渠五河两湖”水润穰原,“回”字形内外城墙城河在北方城市独一无二,宋金商业街遗址提供了我国古代城市由封闭的里坊制度向开放式的街巷制度转变的实物例证。
坚持“古城复兴、老城改造、湍北完善、新区加速”“四大块区”一体建设,彩虹桥、三贤大桥、穰城大桥、平安大桥等横跨湍河,突破城市空间制约,城镇化率达到45.4%,城市承载能力在南阳11个县(市)中稳居第一,成为建设南阳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最重要的功能补充。
紧扣“又见宋金·梦回古邓”主题,重点打造“一街”(宋金商业街)、“一景”(邓州“花月夜”文旅新干线)、“一品牌”(“行走河南·读懂中国”邓州品牌)旅游综合体系,相继建成了宋金商业街遗址展馆、内城平成门、内城迎旭门、“突破口”公园等一批重点文旅项目,先后修复了邓县百货商店、中国百货公司等4栋历史建筑和15组清代风格仿古建筑群,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古城独特魅力日渐呈现。
城乡善治有效 书写出彩民生答卷
坚持教育优先,新建改建3所高中、新增高中学位1万多个,连续4年高考文化课一本进线总量、增速位居南阳第一。邓州市2024年普通高考一本进线人数从2018年的1236人增长到2024年3334人,增长率达170%,在南阳市县区中首个突破3000人大关;8名考生被空军航空大学录取,招飞工作位居全省县区第一。
深化“三医联动”,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邓州成为全省唯一一个拥有两家三级综合医院的县(市),获得“中国中医之乡”称号。
紧盯“两降一控一升两达标”,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确保“一渠清水安全北送”。
树牢本质安全理念,创造性地推动“四议两公开”与群腐集中整治紧密结合,健全隐性用警、群防群治、产业帮扶、舆情管控等常态化防控“四项机制”,构建自治强基、法治保障、德治教化、数治支撑的“四治”融合体系,打造社会治理现代化样板区,创出了善治新模式。③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