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南阳晚报

今年我市聚力稳就业倾力惠民生

日期:02-21
字号:
版面:第W3版:南阳民生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招聘会现场(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张兰 摄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7万人以上,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5亿元,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8.7万人次以上,新增高技能人才4.8万人……2月20日,记者从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获悉,2025年,全市人社部门以“五聚五提”为工作总抓手,全力以赴优服务、惠民生、促发展、争出彩,持续稳就业、强社保、育人才、促增收,奋力开创全市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关键词: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

就业工作是2025年省、市重点民生实事之一。今年,市人社部门聚焦就业优先,将重点推进“2+3”就业工作体系,提升完善“智慧就业”云平台、“四级就业服务体系”;着力推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确保全年新增城镇就业7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 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围绕重大项目、紧盯重点群体、依托重要活动,深度进行就业岗位开发;用好用足稳岗返还、税费减免等惠民利企政策,支持经营主体减负稳岗,提升吸纳就业能力;开展好高校毕业生就业“七个一批”专项行动,深化“1131”实名服务,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达到90%以上。多渠道扩大农民工就业,开展好“春风行动”“春暖农民工”等专项服务活动,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1万人。聚焦大龄、残疾等困难群体,强化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失业人员再就业1.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5500人,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健全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实现新增返乡入乡创业1.5万人,开展创业培训0.9万人次,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5亿元。高质量开展“10+N”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常态化开展招聘活动。不断完善优化“诸葛英才”人力资源产业园运营,力争年底前实现入驻企业超过30家,营收突破3亿元。

关键词:提高社会保障能力水平

聚焦制度改革,市人社部门将多措并举,持续开展全民参保,努力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减少劳动者后顾之忧,不断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 夯实社会保险制度基础,提升社会保障能力水平。持续实施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3年提质行动,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有序推进补充工伤保险试点工作,为灵活就业人员、新就业形态人员、超龄人员、实习人员等群体提供稳定的职业伤害保险;聚焦“小、微、新”企业和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建立“数据找人”资源库,精准掌握漏保、脱保、断保人员底数,推动实现全民参保、应保尽保,力争到2025年年底,全市基本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750.36万人、72.6万人、87万人。 提升社会保险经办效能,探索推进社保待遇资格“无感互认”,推动社保基层服务网点融合提质;全面推进“退休一件事”改革,进一步拓宽上门辅导、上门审核、上门认证“三上门”服务范围。

关键词:壮大高素质人才队伍

聚焦我市经济发展需求,市人社部门要重点围绕人力资源开发、人才引育等方面,持续建强各类人才队伍,着力打造人力资源强市。 构建高端人才引育体系。深入推进京宛两地高层次人才交流互动,适时组织好“北京博士后乡村振兴服务团河南南阳行”活动,推进分层分类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体系;加大博士后科研平台开发力度,全年招引博士后等青年人才110人。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深入开展“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培训模式,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年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8.7万人次以上,新增高技能人才4.8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比达到35%。 构筑良好人才发展生态,严密组织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联考工作,持续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开辟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完善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

关键词: 深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聚焦安全稳定,市人社部门要重点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构建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完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持续开展好企业薪酬调整等工作,加快构建以技能为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预防化解劳动争议纠纷,进一步加强灵活就业和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完善基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全年实现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成功率保持在60%以上,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保持在90%以上。 增强治欠保支工作力度,开展治理欠薪专项行动,以工程建设领域和政府、国企项目为重点,加强对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和长效制度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全年实现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拖欠农民工工资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均达到99%以上。③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