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于晓霞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民生问题始终是南阳两会关注的重点。
“民生无小事,让人民群众在南阳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以更准落点惠民生、增福祉,持续创造幸福美好生活”……政府工作报告饱含为民情怀。如何落实好这些“民生清单”,使之兑现为百姓的“幸福账单”?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纷纷围绕百姓关切事,积极分享经验、建言献策。
多措并举兜牢民生底线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政府工作报告“聚力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坚持稳岗、扩岗与增技、增收相结合,推出了一系列有力举措。
“这些系列举措持续增进民生福祉,饱含民生关切之情。”市政协委员郝以昆表示,今年,市人社部门将多措并举、多方着力,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织密就业保障网。通过持续开展“春风行动”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精准落实稳岗返还、就业补贴等惠企利民政策,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强化技能培训等,千方百计拓展就业岗位,着力推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以及就业困难人员等各类群体充分就业。
健康是幸福生活的基础。市人大代表曾伟表示,当前,基层医疗资源供给不足、卫生健康人才短缺等问题仍然存在,应明确县域医共体内各成员卫生院在资源共享与整合中的权利与义务,打破资源流动壁垒。同时希望能够采取请下来帮扶和送上去培训两条途径,提升基层医生的技术水平。
“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家政服务员、护工护理员等都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都应当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市人大代表黄小菊、市政协委员蔡玉雷建议,应建立适应平台用工形式和劳动者就业特点的劳动权益保障机制,促进以配送行业为代表的新业态灵活用工群体的健康发展。
多向发力托举稳稳幸福
家家都有小,人人都会老。养老育小是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如何为“一老一小”办实事谋幸福,也是代表和委员们的建言重点。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20个乡镇敬老院转型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等各项任务,对今年民政工作作出了具体安排。”市政协委员程治敏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民政部门将稳步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有序推动乡镇敬老院转型升级为农村区域养老的主阵地,切实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同时强化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大力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深入实施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确保公办园在园幼儿超50%。’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一惠民举措,将让更多家庭享受到普惠托育服务,切实解决群众后顾之忧。”市政协委员胡士珍说。她建议,加大财政投入,建设公办托育机构,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普惠性托育机构,同时进一步规范托育机构管理,制定严格标准,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托育服务质量。
“聚力建设中医药强市”,政府工作报告对下一步中医药工作作出了具体部署。“听后倍感振奋,深受鼓舞。”市人大代表侯庆峰、崔树平认为,中医药重在传承,要以弘扬张仲景医药文化为己任,深入发掘中医药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传承好、发扬好、利用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强化仲景文化‘信仰’,扩大仲景文化国际宣传。”市政协委员李江建议,医圣文化园与国旅等机构联合推出仲景“朝圣”之旅项目,打响“医圣祠,朝圣地”公共品牌,让仲景文化赋能南阳文旅发展;探索仲景书院国际化合作发展模式,建设仲景书院国际平台,让仲景文化国际化传播有内容、有平台、有抓手,进一步丰富我市中医药“两地一都”内涵,提升我市“全球中医圣地”形象。
共享发展奔向美好生活
发展向前,民生向暖。推动资源往基层走,让人民群众更有“医”靠。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健康南阳行动,高质量建设国家级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和紧密型县域共同体”“推动三甲医院下沉到社区开展医疗服务,做实居家养老优质医疗支撑。”市人大代表马永胜表示,将认真学习政府工作报告,着力构建以县级中医院为龙头、县级综合医院中医科为补充、基层卫生院为基础的中医药服务体系,为健康南阳建设贡献力量。
从“居者有其屋”到“居者优其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未停止。
“改造老旧小区314个,危旧房2689套,建设保障性住房4002套。”市政协委员彭经国、张明云表示,这是两会中传出的一大利好消息。老旧小区改造是提升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工作,也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内容。他们建议,建立良好沟通机制,充分听取广大居民的意见,把老百姓最“急难愁盼”的需求放在前面,充分考虑小区住户实际需求进行改造提升,特别是对老旧小区因乱停乱放、无物业管理导致的脏乱差问题,要在改造中合理规划好、用心解决好。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改造成果,厚惠民生、温暖民心。③6
两会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