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指导 幼儿园区域活动
日期:01-15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W6版:南阳教育 上一篇 下一篇
市第一实验幼儿园 齐颖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自由、自主的活动,深受幼儿的喜爱。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地选择活动的区域、材料、同伴,也正因如此,幼儿在活动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小状况”,如“活动开展到一半无法继续”“游戏时产生各种矛盾”等,这时,教师的介入指导就格外重要了。
那么,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中,教师应何时介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介入,才能让幼儿愉快地投入活动、提高游戏水平,这是作为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幼儿由于身心发展不同,介入方法也应有所区别。
以大班幼儿为例,幼儿理解、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有所提高,区域活动中教师应如何介入指导呢?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的指导语要趋于理性,对幼儿想象的逻辑性、独立性、求异性方面都要加以引导,推动其创新能力向高层次水平发展。同时,随着幼儿年龄逐渐增大,教师的介入行为要逐渐降到最低限度,以朋友的身份介入,给幼儿以平等、和谐的心理氛围,指导中要特别注重培养幼儿的合作、创新、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建议这样介入指导:
强化情感体验法,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幼儿。强化情感体验法是指通过教师对幼儿行为的鼓励与支持,强化幼儿已形成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以理解、分析的眼光去看待幼儿的合作行为,鼓励幼儿说出自己在合作过程中的感受,引导其他幼儿去倾听同伴的叙述。教师用引导的话语、赞许的目光、微笑的面容、亲切地点头等,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舞,提升自信。
问题设置法,启发幼儿寻找解决方法。问题设置法是指教师根据幼儿在自主学习中的种种表现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启发幼儿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办法。
经验迁移法,培养其创新能力。经验迁移法是指启发幼儿把已经学过的东西在新情境中加以应用的方法。大班幼儿的创造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他们主动运用已有的经验,促进其学习迁移的能力,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总之,在区域活动中,老师不仅应成为幼儿游戏的好伙伴、好搭档,还应成为一位细心的观察者,通过观察和参与游戏,让幼儿在操作中发现新问题,产生新思考,更好地发挥区域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让区域活动更具生命力。③5